我估计,能提出对成吉思汗军队战斗力质疑的人士为数不多。但我肯定是其中之一。首先,我不喜欢看武侠小说,对于金庸作品中的郭靖黄蓉固守襄阳没有兴趣。因为,那本来就纯属虚构。关于这一点,金庸老先生从未否认过!
当我第一次看到襄阳的古城墙时,心里“咯噔”了一下,因为,在电视剧或电影中,古城墙高不可攀,那种高度似乎遥遥而不可及。再加上从城墙之上投下巨石那种可怕的场景,在我内心深处充满了神秘。眼前的城墙只有一丈多高,顺便找个梯子三步两步就可以跃入城楼之上,或是一位优秀的撑杆跳运动员,纵身一跃就可以登上城楼。难道我看错了。这不是南宋时期就已经修筑好的襄阳城楼?
调阅了一下历史,襄阳城楼最初修建于汉代,在明朝也有翻修的记载。对于南宋时期。没有任何资料可以显示出来它的原貌。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明代翻修不可能降低城墙的高度,因为朱元璋对于打击贪污和偷工减料是相当严厉苛刻的!
由此可以断定,南宋时期襄阳古城墙的高度很现在相当,甚至有可能低于现在的高度。那么,襄阳城易守难攻从何说起呢?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更让人觉得难以理解的是数百里之外的古城荆州城墙的高度和襄阳古城同出一辙,看来,这个高度也许就是古代城墙的标准高度,我不由地开始否认冷兵器时代那些军队的战斗力来!尤其是那欧洲的哈喇子王国,他们的城墙是不是泥巴糊成的,怎么那么容易就被成吉思汗破城而入?
成吉思汗攻下南宋用了整整四十年的时间,而项羽灭掉大秦才用了三年时间!
南宋的战斗力肯定不如秦朝军队!从唐诗宋词的艳辞中可以看出来,当时整个社会充满了青楼文化,充满了淫靡之风,还有多少战斗力可言,因此,基本可以肯定,蒙古兵如果遭遇项氏集团的楚国子弟兵,一定会丢盔弃甲,逃回北漠以北,从此,风声雕鸣,砂石皆兵!
我们可以把想象力发挥到一种极致!
如果城墙之上,宋军也采用的火炮,而蒙古兵也采用火炮,双方僵持不下!那么,古城襄阳被围六年之久,早就已经弹尽粮绝了啊!而蒙古兵处于城墙之外,可以集结大量的民工去开采,去挖矿... ...
这一点,似乎不成立!
如果是采用冷兵器,蒙古兵的骑射可以说更胜一筹,就算是城墙之上的宋军占有地利优势,那也只能算是旗鼓相当!如果采用强攻,双方伤亡都会很大,而这一点,蒙古兵似乎不占有任何优势。数量非常有限的蒙古兵一般不在没有绝对胜算的情况下组成敢死队,因为,他们还要留着身子骨去征服整个欧亚大陆呢!
能够把城墙围住,至少也有几万军队,因为,在冷兵器时代拼的不是武器的先进程度。军队数量上的优势几乎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试想一下,至少几万蒙古兵(当然也可以抓一些附近的老百姓过来充当民工),或者有可能是十几万或者更多。他们一夜之间就可以用沙袋筑起一道城墙(当然,土城墙和古城墙的距离必须在弓箭或后炮的射程之外),让土城墙的高度远远高于襄阳古城墙,那么,就可以以就地打滚的方式继续向前推进,一直堆到城墙边上,于是,襄阳古城就成了一马平川... ...
这似乎不难做到!在抗日战争年代,沙包这种防御工事可以抵挡日军的强攻,在那个刚刚发明土炮的年代,应该绝对不成问题!
问题就在这里,蒙古军团的董事长成吉思汗先生似乎忽略了这一点,因为,他毕竟没有跟日本军队交过手!
更让人费解的是,蒙古兵发兵东瀛,竟然两次全军覆没,那第三次你为什么不抓几个渔民带路呢!如此幼稚的问题,竟然找不到答案!否则,我们今天也没必要为钓鱼岛的归属问题扯皮拉筋,还把大洋彼岸的美国大兵也一同牵扯进来!
原来,蒙古兵的战斗力还不如一个自称去蓬莱寻求长生不老药的骗子徐福?想不通啊!
只能说,成吉思汗横扫欧亚大陆,遇到的全是更加白痴的弱智当地子弟兵,除了这个解释之外,还能做其他解释吗?
其实,对付蒙古骑兵有很简单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恐怕要比岳飞大破金国的拐子马更有趣!
人在走动和奔跑的时候,脚掌先落地。马在前行的时候,马蹄先着地。是啊!没错... ...
那我们在地上按照一定的密度埋上刃口相对的两把钢刀,刀口朝下。刃口距离略小于马蹄,上面覆盖上稻草,再撒上些碎土会如何!
人踩上去没事,但马踩上去抽出马蹄的时候会被削掉一层皮,甚至连马蹄筋也会被切断。当然,密度很重要,不要很快就让蒙古兵的先锋部队马失前蹄。只要掌握好这个密度,再强大的蒙古骑兵也就成了瓮中之鳖!
当然,还有更好的办法,那就是鼠疫!让蒙古的战马统统染上鼠疫,不攻自破!
遗憾的是,如果早生八百年,真想跟蒙古铁骑过过招!看看是他蒙古铁骑厉害,还是我大宋一介草民的智商更高... ...
权当笑话,一笑了之,逗逗网友开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