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的失败源自换标


                             李宁的失败源自换标
                                  蔡思琼


 
                曾经代表中国运动品牌的李宁牌,让中国人为之骄傲,可是最后却出现亏损20亿的结果。
  当然,反思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可是李宁品牌最终的失败源自换标。
                           从上面的新旧标示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么?
       从易学角度分析,原标识整体向心,具有凝聚力和延续性,灵动、活泼、流畅、充满着朝气,让人奋进;一切皆有可能,是多么具有正能量,让中国人为之振奋。与李宁在体育竞技场上的人格魅力相一致。
        2008年,奥运会中李宁点燃火炬的表演,让人难忘,本来可以是一个延续传奇的好的发展时期,可是,李宁及其团队没有把握好。换标就是一大失误。
         新标识明显显得呆板,缺乏灵性,并且出现分裂,团队内部出现问题,管理也出现问题。决策定位严重错位,原有的用户群体没有珍惜,定位年轻的90后,结果丢掉了原来一直支持和念旧的70、80年代,即中年消费群体。巨大的消费群体。稳定的资源群。一切皆有可能不见了,换成了LI-NING。试想一下,新标识是什么玩意呀。
        原来的一切皆有可能的老品牌,哪里去了?突然消失了。。。。
       失败是注定和必然的。
      因此,一个品牌的诞生和发展到消亡,需要具有永恒性和延续性,切不可随意加以改变。要不然,就会出现重蹈覆辙类似李宁的问题。
       可惜,体操王子的失败教训!
       前车之鉴,后来者需谨慎。
         本文为原创文字,转载需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