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想象和事实


庐山·想象和事实

 

20141122日。

进入深秋,对色彩的渴望让人寝食难安。于是决定去爬庐山。

行前看攻略,对交通、住宿、饮食、景点有了大致的了解。一幅粗略的全景图储存在大脑中了。

 

庐山站

想象中的庐山站应该就在庐山脚下,至少应该是距离景区最近的火车站。事实上,庐山站以前叫做庐山南站,位于九江县的沙河镇,只是后来为了利用旅游促进发展,才改的名。想一想江汉平原几个城市将高铁站建到别人地界的故事,真佩服中国地方官员的想象力。距离庐山风景区最近的还是九江站。从九江站到景区大门十来公里,交通费十几块;从庐山站到景区大门三十多公里,交通费30块。

 

交通车

受“庐山站”想象的影响,以为出战后会有很多旅游接待,会有公交线路通往景区。庐山毕竟是一个有影响的成熟的风景区,旅游配套也应该早就成熟。正对着出站后是一家旅游接待的简易建筑,专事庐山旅游交通服务。似乎是仅此一家,而且附近没有公交车,也没有出租车。既然是垄断,他说什么价就是什么价,他说怎么走就得怎么走。比如他说买120元通票可以在景区自由召停,随时叫车。事实上,核心景区景点之间的衔接根本不需要交通车,步行即可。而外围景区距离确实遥远,但他们的交通车根本不让进。

不过,一开始还是将这家公司想象得差了一些。尽管承诺有欺骗的成分,他们的服务还算走到还算细致。

 

家庭旅馆

通过“去哪儿”查询住宿,发现庐山宾馆很不便宜,有的别墅居然要价上千。便宜的也有,家庭旅馆。确定了一户家庭旅馆,网上全部是好评,“家庭般的温馨”,“父母般的关爱”,等等。想象中应该是一个独门独院的住户,有院落,有古树,甚至还有古井。我们去年在在云南,住过这样的人家。到了才知道,事实与想象完全不一样。一户人家,三室一厅,主人住两室,另外一室就成为旅馆。客厅共用,卫生间共用。想一想就觉得别扭。出来旅游,图个轻松自在。可这样的合住,出出进进要打招呼,有多麻烦。而且上厕所也不自在。想来想去,找个借口退出。预交的住宿费不要了。原来以为再找住处会很困难。到大街上一打听,到处都是宾馆,各种档次,各种价格都有。

需要说明一点,我们预定的那家家庭旅馆没有什么问题,只是我们的想象与事实有差距而已。我们将我们的需要想象成了现实,但现实却不是我们的想象。

 

 

土菜馆

到景区想要吃得好还吃得实惠,只能是想象。

行前在网上查攻略,说牯岭镇上有一家“老兵土菜馆”,菜做得有特色,味道好,而且价钱公道。走到门口的时候,发现里面坐了不少人,看来名不虚传。点了几个菜,耐心等着。估计店里总共没有几个工作人员,似乎老板娘同时充任收银员,还要端菜收碗,还要出门买菜。一个菜等了半个小时,我们不得不中间到门口咸菜铺买东西进来吃。好不容易等到菜上来,一盘小菜三两筷子就没了;继续等,再上个土豆烧牛肉——据说是招牌菜——肉还是凉的!唉,萝卜快了不洗泥。生意好就是这样的。

又一次想象与事实的脱节,说不上上当受骗。想象是想象,事实是事实。

 

花径和美庐

花径和美庐是两个著名景点,其中后者还是见证过若干历史事件的文物。

花径的名称就给人美好的联想。想象中,曲径通幽,小桥流水,花香袭人,古木遒劲。已是深秋,早过了百花争艳的时节。不过,这个时节的花径依然景色迷人。夕阳下那金色的银杏,那血红的枫叶,在一片苍凉中显出盎然的生机和蓬勃的气势。清风佛面,柳树婆娑,给人仙游的感受。

第二天一大早去看美庐,路上还没有多少行人。只有清洁工在打扫卫生。弯弯曲曲的小路缓缓向前延伸,一侧的小溪在潺流动着,枫树在婆娑摇曳着。路面上洒下一片片枫叶,远远看去,一点一点,像是红色的雪。清洁工的扫帚刷刷刷响着,不一会儿,路边堆起一堆火红的枫叶。想象过森林中美庐的静雅,没想象到这种静雅中火红的靓丽。

 

整个游程中,不断用事实来审视想象。很多环节,想象与事实偏离,会带来或多或少的沮丧。只有在很少的环节如风景,事实才与想象协调甚至优于想象,从而带来更大的享受。

即使是旅游——也许恰恰是旅游——我们也需要想象。至少,想象可以给我们提供动力。有了想象,我们又总会用事实与其对照。想象偏离现实是正常现象,因为在想象的时候我们的信息是残缺的。在想象与事实面临冲突的时候,主体需要不断调整预期,或者是降低预期的期望值,或者是提高现实的评价值。

我经常这样想,既然旅游的目的是愉悦自己,为什么不努力营造和谐的心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