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毒害中国扩大贫富差距


美国股市、高新区造成贫富差距扩大,依靠税收调节是无效的,巴菲特的税率比私人助理低得多,贫富差距只会越来越大。中国学硅谷创新、硅谷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只能造成中国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是不公平的,这是白粉。

 

虽然去年底,中央上收开发区、招商引资的各种优惠政策,但是在高新区、自贸区却没有上收地方政府的各种优惠政策。笔者认为,自贸区由于性质是国际对接和窗口,而且不是以上市为目的,放开税收优惠等政策是合理的,但是,各省市高新区还施行税收优惠、补贴、奖励等等政策,这些高新企业上市,几个高管和创始人一下子成为亿万富翁,美国就是通过这种模式造成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美国通过税收调节依然没有有效阻止贫富差距扩大,所以,笔者认为中国走美国创新道路是不适合的,也是不公平的。

 

美国创新制造贫富差距为何治理贫富差距无效呢?

 

允许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很小就上市,制造一大批PEVC投资者,这些机构并没有促进美国实体经济,而是促进投机、套利,美国不是一个实体经济拉动的国家,而是通过金融拉动经济的国家,而金融是建立在股市、美元、军事、债市基础上的。

 

中国很多高新技术企业收入一亿元左右就上市了,很多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年收入不足5亿元,这么小上市造成投机心理,笔者建议,年收入没有20亿元不能上市,因为盘子越小,造成二级市场爆炒,盘子一大,由于涉及的资金扩大10倍,就难以爆炒了。

 

另外,企业上市不能把职工排除在财富范围之外,笔者认为,必须一半的股份是职工持股,否则不得上市,职工持股必须要照顾到大多数职工的利益,没有资金买股的,可以由企业代付,将来从工资、红利等方面进行扣除。

 

中国证监会需要修改目前只为少数人暴富的机制,必须要年收入达到20亿元的规模,必须要职工持股50%的股份。而对于现在已经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也要采取整改,必须3年完成这种整改,如果不达标就退市。

 

笔者建议,高新区应该取消各种补贴,显示出公平,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美国高新区并没有促进经济强劲发展,德国也一样,即使是中国崇拜的4.0工业也仅仅是增加30%的效率。

 

我们回顾一些国家依靠技术企业带动兴国,比如瑞典依靠爱立信、芬兰依靠诺基亚、韩国依靠三星带动兴国,但是,爱立信、诺基亚已经带不动兴国了,这些小国依靠大型技术巨头带动兴国都不能持久,那么,中国10万亿美元经济总量的大盘是不可能依靠几个巨头技术企业兴国的。

 

对于当前的国企改革方向是正确的,因为国企规模达到90万亿元资产总量,只要增加5%的效率,就是4.5万亿元,就是7000多亿美元,就是增加7个百分点的GDP,这让高新企业难以望其项背。

 

实际上,中国各行各业企业只要通过大量整合、大量创新,比如产品整合、产业区内整合、产业区之间整合、商业街整合、商圈整合、产业集聚区整合、行业整合、传统与现代整合、跨业整合、税收整合、GDP整合、跨省市整合、金融实体整合等等整合,比如非常规的进行销售创新、渠道创新、服务创新、包装创新、款式创新、营销创新、品牌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等等,中国是可以大量获得成功的。

 

我们以北京大悦城为例,去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相当于10家普通的百货商厦一年的销售额总量,并没有技术含量,而是通过4%的面积搬进一条传统商业街、和一个虚拟的魔幻空间街,就增加大悦城10%的客流量,同时也提升10个百分点的收入增速。再比如大数据营销也谈不上技术创新,无法就是会员通知和充分利用而已。这些都是没有门槛的,没有技术含量的,这是活生生的例子。利用了笔者建议的跨业整合、商业街整合、营销创新,就能把业绩做好。

 

问题是,这些年来,中国一直跟风美国高新区、股市、硅谷模式,一直没有质疑过、批评过,实际上,中国中毒很深。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央应该清醒了,硅谷白粉毒害中国已经30多年了,应该戒掉了,现在又吸德国工业4.0白粉,这是没有出路的。中国13亿人口经不住拖延时间,何况百万亿元的养老隐形缺口,这是中国拖不得的原因,美国、德国人口基数少而且工资高,显然他们没有中国这么大的养老隐形巨大的缺口,中国到2050年养老隐形缺口将达到800万亿元人民币。只有让企业规模达到20亿元的年收入、50%的股份被职工持股才能发行股票上市,这才是从本质上化解困境。取消高新区的各种优惠政策,国企改革仅仅混合制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一系列整合和一系列创新,才是正确作法。而各行各业企业均需要一系列整合和一系列创新来包装和扶持,这比技术创新强百倍千倍。美国白粉德国白粉中国不要再吸了,会让中国永远赶不上美国、德国人均收入的,而且也解决不了贫富差距越来越多的现实的。为什么?中国专家吃不透美国德国的发展模式的劣根性和中外国情不同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