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融资的根源在于企业家精神的流失


1919年,庞兹,一个意大利人在美国的波士顿,设计并实施了著名的“庞氏骗局”。1993年,沈太福开创了中国民间集资的先河。在这之后,有无数的企业家爱上了这个击鼓传花的游戏,比如吴英、曾成杰、顾春芳……动辄几亿几十亿的民间集资款,让被集资者倾家荡产的同时,也让集资者穷途末路。
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企业之间相互担保贷款的现象异常严重。几十亿、多层级的联保圈,拖垮了圈子里的企业,也让银行和地方政府陷入灾难。
个人财富的急剧放大、上市公司董事局主席的名号、至高无上的江湖地位,这些都诱惑着企业家,让他们在上市这条路上奋不顾身。结果,上市和倒闭开始疯狂赛跑。遗憾的是,只有极少数企业在倒闭的前一夜幸运上市,而其他不幸的企业却在上市的前一夜倒闭了。
民间集资、联保贷款、疯狂上市,这三种极端的融资方式,让大量的企业家从一个泥潭跳入一个深渊,最终陷入经营困境、法律困境、精神困境,继而跑路、入狱、自杀。但是,“前人”的倒下,似乎并没有引起“后人”的警觉。前赴后继,蔚为壮观,一幕又一幕悲剧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融资难、盲目扩张、跑路,这些都只是极端融资的表象,在这背后,其实是企业家精神的流失。
(龙吟山论道,颜伦琴,2015-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