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单鉴别:
钻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仅仅依靠肉眼很难辨别钻石的真假,这里介绍几个个方便、快捷的辨别真假钻石的方法。
1 比重测试法:
市面上有一种测量宝石比重的比重液;我们可以用3.32的比重液拿来测试真假钻石。天然钻石的比重为3.52,所有天然钻石置于比重水中都会下沉,所以凡是浮在比重水上的宝石,都可肯定它不是钻石。
2 穿透观察法:
钻石具有高折光率,而折光率越高的钻石,光线反射力也越强,相对的透视度较低。可准备一张画有直线的纸张,将要测定的两颗不知名的钻石,正面朝下,压盖在直线上,由该钻石的背部直接以肉眼看下去,如能看到压在钻石下的直线,就肯定不是天然钻石。
3 亲油性法:
钻石对油脂有一种「吸油性」,仿冒钻石则无此特性。脸上沾些微量的油脂,用拇指磨擦该钻石,拇指会感到一种胶黏性,不易滑动,而仿冒钻石则会让姆指有滑溜的感觉。 钻石交易网
4 呵气试验:
天然钻石传热能力佳,热气散得快。将要测试的钻石靠近嘴巴,轻轻呵气,使被测试的钻石蒙上一层轻雾,此时立即注视该钻石雾气挥发的情形,如为天然钻石,雾气将立即散去,反之雾气会在仿冒钻石上维持一阵子, 才会散去。
5 度量与重量:
1克拉的天然直径尺寸约为6.50公厘(0.65公分),大多数的仿冒钻石在相同1克拉的重量下,其直径尺寸与天然钻石总有颇大的差距。
6.用铅笔鉴别法。这种方法由前苏联一位专家发明,在鉴定之前,要先把钻石用水润湿,然后再用铅笔轻轻地在真钻石的晶面刻划,铅笔划过的地方是不留痕迹的;但如果是玻璃、水晶等材料制成的假钻,表面就会留下痕迹。
(二)实验鉴别:
透视试验——将具有圆钻型切工的宝石擦净,台面朝下,放在一张画有一条线的白纸上,垂直地从亭部透过宝石观察压在宝石下的线或字的清晰程度,可以初步判断 若是钻石,光线不能通过亭部刻面,透过钻石看不到纸上的线或字;而折射率小于钻石的仿制品有足够的光线漏出亭部刻面,透视观察可以看到纸上的线或字的一部分。此外,由于各仿制品的透视出来的图形也不一样,人造钇铝榴石其下的字形有些放大且稍稍变圆;对合成立方氧化锆,则字迹模糊,几乎不能辨别。总之,折射率越低,透视的线或字越清晰。人造钛酸锶、合成肽硅石与钻石的折射率相似或高于钻石,不显透视效应。 本实验仅限于切工比例好的圆多刻面型钻石及仿制品的透视观察,不适合镶嵌饰品及切工比例太差的圆钻及仿制品的观察。
倾斜实验——观察者应坐在桌前,将一颗拭净的待测样品与一颗已知的钻石标样作对比,观察有无暗
窗及暗窗的大小。其步骤如下:
①将二样品台面朝上,置于有凹槽的白色塑料板(或纸板)上;
②将塑料板靠近桌子边缘,并稍低于桌面一点点,然后将方有样品的塑料板从观察者向桌子方向慢慢倾斜;
③观察待测样品,并对比钻石标样。折射率低于2.00的无色宝石,其冠部离观察者最远的部分将出现一个较大的暗窗(阴影),如无色蓝宝石、合成的无色尖晶石;而人造钇铝榴石暗窗可能较小且是三角形的。
切工好的钻石几乎反射了所有的入射光,因此,看不到暗窗。本试验仅适用于区分具有圆多刻面型切工而迷惑性较小折射率较低的仿制品。
亮度强弱观察——钻石冠部的外反射和经内部全反射折射出光量的总和,称为亮度。
宝石折射率越大,反射光的能力越强;另外,宝石表面不光滑,反射光将会因漫反射而减弱。将钻石及其仿制品放置于同一光源的同一环境下台面朝上观察,切工精细的标准圆钻型钻石,几乎所有从冠部进入的光线都从冠部反射出来,显示出极强的亮度。而仿制品其折射率和切工均同钻石存在差异,从冠部进入的光线会不同程度地从亭部漏掉,从而使亮度降低。
(三)放大镜鉴别:
其实要鉴别,只需以一个10倍放大镜看钻石就可作数个简单的观测。
1、观察钻石的腰部,若是磨沙状腰围就最适合用此方法,钻石因为比任何冒仿品坚硬,因此不会像冒仿品般出现细条状的纹路,钻石的腰围乃呈颗粒状外观。
2、同样因为钻石比冒仿品坚硬,冒仿品的刻面稜线往往会比钻石的感觉圆钝,而钻石的刻面稜线必是锐利的。
3、冒仿品的刻面稜线常常出现磨损的情况。
4、若钻石留有天然面,天然面上有机会发现到钻石独有的『三角形生长纹』。
5、若钻石出现崩断口,外观通常皆为阶梯状,而冒仿品则会截然不同地呈弯弧或贝壳状。
6、钻石的腰围处呈现一种很细的磨砂状并有亮晶晶的反射光。钻石的这种特征是独一无二的。
7、看生长点在放大镜下观察,真品钻石的晶面上常有沟纹和三角形生长点,而赝品有三类:①加了氧化铝的普通玻璃,因折射率和色散提高,容易误入,但硬度低。②用化学合成的蓝宝石和无色尖晶石仿制,硬度接近,但折射率低并有双折射现象,在放大镜下可见重影。③人造氧化锆仿制,硬度较高,折射好,但在转动时会反射较多的彩光,与真品在转动时只反射出微弱的黄、蓝色彩光相比,有明显的差别。
合成钻石鉴别特征:
1.结晶习性:合成钻石常为:立方体、八面体以及两者的聚形
天然钻石常为: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以及两者的聚形,还有常见三角薄片双晶
2.颜色:合成钻石常为黄褐色,并且经常被辐照改色成蓝、橙、粉、褐以及金黄色
天然钻石98%都是无色—浅黄系列。
3.表面以及内部纹理:合成钻石:可显示树枝状或者交叉状纹理
天然钻石:表面常见三角凹痕或者三角座,内部常显示与结构相关的纹理。
4.放大观察:合成钻石:籽晶及其幻影区,各种形态的金属包体
天然钻石:没有金属包体
5.可见光吸收光谱:合成钻石:无415.5nm吸收线,在液氮获得的低温条件下可以测得658nm吸收峰和500nm以下全吸收
天然钻石:绝大部分都是415.5nm吸收线
6.紫外荧光:合成钻石:长波下通常是没有荧光的,短波下有黄绿色、橙黄色荧光,有“马耳他十字分带”现象,同时有明显磷光
天然钻石:在长波下多为蓝白色荧光,短波下较弱或者显示惰性。
7.阴极发光仪:合成钻石:与紫外荧光分布特征相似,不同成长区显示不同的荧光分带
天然钻石:多是不规则 因为天然钻石生长的时候,环境是时刻都会变化的,然而合成钻石的生长环境都是一成不变。
8.红外光谱:合成钻石:1130波束的吸收普带
天然钻石:1176、1282波束的吸收谱带。
9.导电性:合成钻石:有的可能具有导电性或者导热性
天然钻石:除了蓝色钻石是半导体之外,均不导电,而且是没有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