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上海商业企业百强排行榜解读


 

2014上海商业企业百强排行榜解读
/方彭
      上海商业经济学会,上海商业咨询服务中心等单位,2010年起,对全市大型商业的经营状况,连续四年进行跟踪搜索。本次收集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上市公司报表和中国或上海的有关行业,以及益商科技公司汇总的财务数据,因此具有可靠性,权威性,公正性。
基本情况
     
全市百家大型商业企业2013年营业收入为13294亿,2012年为11610亿,同比增幅为14.12%。高于全市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幅8.6%5.5个百分点。
     
入围企业最高销售为1639亿,最低入围为4.4亿,峰谷差距较大,低的仅为最高企业的0.00268
     
销售的梯次狀况:
      1000
亿以上企业2户;
      500—1000
亿企业7户;
      100—500
亿企业15户;
       50—100
亿企业12户;
      10—50
亿企业43户;   
      10
亿以下企业21户。
     
销售的规模比重:
      500
亿以上企业占9%
      50
亿以上企业占 36
      50
亿以下企业占64%;其中10亿以下占21%
     
比重反映了上海商业大型规模商业企业不多,中型商业居多。
     
从总体上看这次名单名次调整较大,新入围的35户,占百強的35%,但整体平稳。尚有65%的原百強企业,仍然入围,在65户原有入围企业中,名次上升的43户,下降的15户,保持原位的7户。
     
百家企业中销售上升的67户,占67%。下降的33户,占33%。但有三分之一企业经营下滑,反映企业仍处在经营困惑期。
     
这次入围企业均係实体店为主,能进入序列均有优良的业绩,因此总体增长不俗,这次百家企业中销售増幅在40%以上的二户,其中一户高达57%30%以上的三户;20%以上的六户;10%以上的22户;10%以下的32户;有一户持平
     
但当前实体店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去年增长最快的为无店铺销售,增长42%,尤其更使人关注的是网购,增长52%
     
四年来我们跟踪百強大店,深感优势犹在,但遭遇曲折,2011年百強企业增幅迏20.7%,而2012年增幅仅为2.12%,竞争疲软。2013年增幅又站上14.12%位置,反映百強企业在市场中仍未完全丧失竞争力。
百強企业业态业种情况:
     
百货业43户;连锁业25户;食品业7户;歺服8户;医药5户;电商4户;电购3户;家居3户;物贸2户。
     
百货业属综合性大行业,仍在百強中占有首要地位。连锁业是规模性经营的企业,所以在百強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食品,歺饮合起来15户,在商业销售中比例不低,其他专业行业各有一定比例。
百强企业所有制结构如下:
     
国有控股及国有59户占59%;外资27户占27%;民企14户占14%
     
上海商业百強的上述构成,反映上海商业国有比例过大,商业改革搞活不夠到位,制约了上海商业的活力。外资占的比重尚可,但在国有的围堵下,生存不易。民营比重较低,商业作为竞爭性产业,在结构上要减少纯国有,拓展民企,使上海商业创新活力更強,从而更具竞爭力。
     
上海商业已进入下行通道,全国500強企业中,上海商业仅占4席。上海100強企业中,上海商业也只占4席。
     
上海在商业创新中缺乏作为,以网购为例,上海的三户网购企业规模不大,网购业被外地企业远远抛在后面。上海的四户电商,除永乐总部在沪,其余都不在上海,电商的巨额销售,都祘不到上海头上。
     
上海缺乏大型商业总部迁入的吸引力。上海从来是一个商业城市,但缺乏商业经营的宽松环境,使他们只有考察不想落户,或落而再离。
     
上海是总部经济所在地,我们侧重不只是吸引外资,还要吸引内资,特别是服务型企业。我们要借助上海自贸区的契机,请各方协调、检讨这方面的问题,使上海真正成为近悦远来的经商者的理想之地。
     
上海商业在上世纪末,以无畏的气概和敢闯的精神。进行了业态革命,使连锁业,首先在上海开花结果,引领全国。
     
上海这几年仍在传统商业思维下无法破茧化蝶,多数商业企业不仅发展不快,还在退却。上海商业的原有企业除个别外,没有在新技术革命面前迎头赶上。
     
当前涌现出一批以网络为載体的新兴业态上海商业显得力不从心,且在新业态的竞争下,显得招架无力。
上海商业2014.12.25(第412-4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