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儒释道三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诸子百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灿烂繁茂枝叶的篇章,那么周易应该是这棵光彩夺目大树的根源。鸦片战争以来的文化界,中西文化冲突频繁。爆发的文化论战很多,改革以来的传统文化复兴。周易研究机构在民间兴起,虽未走上正规学术研究轨道。但我还要说的是。这是件可喜的事情。因为在笔者看来,易经其实是中华文化的最初源头。中华文化虽然博大精深。一些小概念性的问题也是众说纷纭。不过只要认真读过周易的人来说。似乎不难用一条主线思路将很多经典融会贯通。因为在笔者看来。易经八卦的思维方式是传统文化的最初雏形。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模式都是在这一雏形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
,讲到儒家学说。我们会联想到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品牌”而儒家最大的两个思想一个是仁,一个是中庸。对于中庸的理解。也是众说纷纭。然而在中字在周易里的爻辞中却很早就提到了。八卦有阳爻得中得位之说。阳爻有自己最适合的位置。适度原则在易经占卜中间也有体现,儒家也反对奢靡。讲究节制,节制但要有度。这在周易中也有体现。
节卦讲“刚柔分而刚而得中 当位以节,中正以通“,“苦节不可”。节,大意指节制、节约,可以亨通,但是过分地节制,节约就是苦节,过分的节制也不和乎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能做为正道坚持。凡事节制适当,持中正即可亨通。
儒第一是仁,也可以看做善,周易中有个成语叫做“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秧。最早的说明了一个仁的思想
对于儒说的君子等概念,周易中也反复提到并说明,还是以乾卦为例。“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终日乾乾,夕若吝,利无咎。也比儒家更早的提出了奋斗这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