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也要防范过度扩容所伤


      关于新股发行节奏与股指走势的关系,市场一直争论不休,日前署名郭施亮的文章认为牛市根本不必理会新股发行节奏加快,再次引发笔者对新股发行规模与股指走势相关关系的探讨兴趣,当然笔者还把扩容进一步拓宽,那就是新股减持再融资等等市场融资行为绑在一起。不管怎么说 ,市场融资行为对市场资金挤出效应都是不可忽视的,从盘面交投看,那就是市场抽血行为将使市场大部分股票失血,只不过是牛市氛围下,市场资金较为充沛,短期看不到明显影响,而在熊市氛围,市场资金本身就非常紧张,挤出效应就会显得十分显著,甚至直接重创股指,导致股价大跌。

    确实在一个牛市环境,新股短期扩容对指数影响不大,因为投资者处于亢奋状态,处于赚钱的兴奋之中,暂时忘却历史上新股加快对股指走势的影响,根本无暇顾及新股加快发行对市场的冲击,以2007年为例,市场处于绝对牛市氛围之重,融资上市也是处于绝对放量之中,但市场丝毫不为所动,股指以逼空的态势持续上涨,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情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旦到达临界点,股指就会出现趋势性变换,就2007年而言,就是中石油发行,中石油以16.7元发行40亿股,融资668亿元,冻结资金3.37万亿元,正是这个天量融资,中国股市急转直下,创下历史新高6124.04点以后出现大跌,一直跌到1664点新低。
 从最近来说,1月5日中国股市出现罕见的强势行情,实现开门红,但当晚证监会宣布,证监会下发了万达院线晨光文具等20家企业IPO批文,此前基本是22个交易日发11只新股,12月是22个交易日12只;而这次15个交易日就发了20只新股,相当于IPO的速度从2个交易日核发一只新股跃增到0.75个交易日1只新股,提速高达167%。虽然市场已经预期证监会在牛市氛围下会适当加大新股节奏,但面对近于翻倍的新股发行,市场还是有点难以应对,6日中国股市大幅震荡,但市场开始剑走偏锋,恶意炒作创业板,这是过往一年多在市场资金紧张下的杰作。
   让我们回到历史上熊市最长的三年,A股市场一共通过IPO方式募集到9252.17亿元。这比同期美国市场IPO募资总额高出56%,比西欧所有IPO募资总额还高出115%、分别为日本及中国香港地区的7.9倍和1.4倍。但同期经济面中国一直领涨全球,以傲视东方的经济增速带来熊冠全球的股市,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融资过多,市场失血严重。
   新股发行意味着筹码供应增加,意味着市场需要更多的新增资金入市,但是市场新增资金在一定时间内是有一个底线的,不可能无限制增加,而筹码供应则不一样,可以无限制增加,这就造成市场新增资金与新增市值的脱节,只能依靠老股被动下跌释放资金接纳新股。
    证监会发言人指出积极推进注册制改革,在保持每月新股均衡发行,稳定市场预期的基础上,适时适度增加新股供给,建立健全基础性安排,引导长期资金入市,督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义务。无可否认,在一个牛市氛围适当加大新股发行可以抑制过度投机行为,但何为适当,这就比较难说,因为中国股市目前IPO堰塞湖依然严重,截至2014年12月25日,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654家,其中过会38家,未过会616家。此外,未过会企业中仍处于正常待审的企业家数达到了591家。就是每天发行一家,也需要三年才能消化完毕。按照笔者观点,如果天天打新,不用多久,投资者就会失去兴趣,市场很快就会降到冰点。一周五个交易日最起码也得消停一天。如果有超级大盘股发行,一周起码得消停两天。
    实际上中国股市不仅要面对IPO不断抽血,还要面对天量再融资,这一波行情是以超级大盘股为主线的,比如银行基建券商等,但中国股市的宿命就是股价涨不得,股价一旦上涨,再融资就会迎面而来,正如某位业内人士说的,毕竟大家都缺钱,以前是行情不好,大家没法再融资,现在有了机会,怎么可能放过。在中国企业永远都有投资饥渴症和资金饥渴症。普华永道今日发布2014年A股市场回顾数据。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1月30日,去年A股上市公司再融资规模达到6094亿元,同比增长42.45%,创下近五年来新高。从2010年到2014年,A股再融资规模分别为4733亿元、4859亿元、3393亿元、4278亿元、6094亿元。据证券时报数据部统计,截至昨日,2014年有427家A股公司已实施增发,募集资金近6000亿元;还有600多家公司公布了增发预案,计划募资超过1万亿元。定增融资绝大部分最终都是要有二级市场买单,因为机构不会永远持有。而且再融资远远猛于IPO。
   在历史上,因天量再融资导致市场大跌的例子不胜枚举,最著名的就是平安证券不仅让二级市场大跌,本身股价也触及跌停,银行再融资也屡屡重创大盘重创个股。
    说道股价涨不得,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减持,只要股价上涨,小盘股也好。中盘股也好,大盘股也好,产业资本就开始心旌动摇,大手笔套现,而且盘子越大,套现越多,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券商板块,每一只上市券商和绝大部分影子股都遭遇大手笔减持,大众证券报数据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1162家公司大小非在2014年合计减持金额高达2112亿元,创下A股史上的新高。长安汽车其重要股东及高管在今年合计减持4.07亿股,最终以43.6亿元的减持市值成为2014年沪深两市的“套现王。中字头的央企也加入减持大军,地方政府也迫于财政压力加入减持大军,中国船舶控股股东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也通过二级市场累计减持公司股份6892万股,初步估计套现超过20亿元,市场认为价值严重低估的银行也遭遇产业资本减持,典型的是刘永好减持了民生银行1.854亿股A股,套现约20亿元。
   减持对市场资金失血影响是显而易主的,对个股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6日西部证券就因二股东减持而领跌券商板块。
 现在中国股市牛气冲天,日成交维持7000亿元水平,投资者处于牛市氛围,已经好了伤疤忘了疼,新股也好减持也好再融资也好,似乎影响不大,股指也好股价也好,短期波动以后又会重拾升势,但这也给了市场某些人士一个借口,融资多寡与市场走势无关,也给了证监会一个借口,IPO节奏与市场走势无关,可能引发新的一波IPO扩容潮,新的一波再融资潮,新的一波减持潮,但是投资者不要忘记,事情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旦到达临界点,趋势就会出现逆转,这就是所谓的滞后效应,
   中国股市一直被市场定位于为实体经济服务,这只是一种冠冕堂皇的说法,其背后就是没有逃脱圈钱市的宿命,这一波行情作为政策市,也是为了提高直接融资服务,也就是扩容服务,其实质就是加大市场扩容压力,如果没有一个科学规划,实施控制的按月发行,扩容偏离正常轨道,那么牛市就成为圈钱的利器,成为圈钱的资本权贵的盛宴,牛市就成为换一批被套的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