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新年里的“温暖表情”永驻人间


期待新年里的“温暖表情”永驻人间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各级各地党委政府、部门和组织,总会在这个时间节点通过各种方式为民造福,在大多数人享受新年假期的时候,他们在为民生幸福而踏踏实实地工作。交付经适房、博士组团回乡义诊、严查不合格食品、清欠农民工工资、送温暖献爱心……各地都有身影在为民生奔波,成为这个寒潮袭来的新年里的温暖表情。我们必须为各级各地年终不忘民生幸福而点赞,同时也期待新年里的“温暖表情”能够永远驻留人间,成为永恒的主题和不败的风景。

  岁末年初,群众最期盼能够过一个吉祥如意的节日,同时更期待新年能够有新的希望、新的收获。各级各地年终送温暖,基本已经成了常态。一些地方也提倡领导干部利用元旦春节期间多到群众中去,给群众拜年,为群众送上新年的祝福,为群众办几件实实在在的好事实事。当然,寒冬中,党和政府、党员干部需要开展“送温暖”活动,而平时更需要时时刻刻将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并将涉及民生的工作做细做实,做到群众的心坎上,让群众的心里始终暖洋洋的,让群众的脸上始终洋溢着温暖的表情、灿烂的笑容。

  民生工作,只有新起点,没有终点站;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态。保民生,是各级各地党委政府、党员干部必须始终扛在肩上的责任,绝不是到了年底才去考虑的事情,必须成为常态,并将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将民生需求作为第一信号,将民生幸福作为第一追求。在从事民生工作的过程中,要始终出以公心,管理好、使用好保障民生的每一笔资金,落实好、实施好促进民生幸福的每一项政策、每一件工作,杜绝不作为乱作为,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面子事业,不与民争利,不让群众心里添堵。将问题解决在平时,将矛盾化解在初期,不让问题成堆、矛盾积压,不能等到年底时再去解决、化解,更不能作秀、做样子。

  接地气,才能有底气。为民造福、为民祈福,不是高高在上当官做老爷就能够做到、做好的。各级各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放下架子、俯下身子、静下心来,沉下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到问题最集中的地方去,要在与群众面对面的直接接触中转变作风、服务民生,将党的群众路线践行好,将党的优良作风传承好,并且要努力使之成为常态,真正将民生工作变成干部反“四风”、转作风、树新风的过程,将令人振奋的作风建设新常态保持住,以干部的好作风、实作为,赢得群众的普遍点赞,换来群众的永久幸福。只有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才能让温暖表情永远在脸上。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数九寒天,各级各地必须走出办公室,到群众中去,与群众嘘寒问暖,为群众排忧解难,在将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群众家门口、心坎上的同时,还要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解读上级的精神要求,将基层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凝聚人心、纾解民怨,激发基层干部群众群众一道前进的力量,使群众脸上的“温暖表情”化为干事创业的满腔热情。

  民生问题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感人心者,莫过于情。群众脸上的“温暖表情”折射出的是干部的真情、温情。新年新气象,新年新作为。当前,需要各级各地党委政府、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着真心、真情为民生幸福而奔波忙碌、踏实工作;未来,更需要我们真心真意、诚心诚意地坚持为了让人民生活得一年更比一年好而务实作为,将该做的事情做好,将该担的责任担好,让干群和谐、民生幸福成为人间最温暖的表情、最美好的愿景、最响的主旋律。

  (倪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