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周五,巴安水务(300262,SZ)公布了一则有些另类的公告。公司称收到了监管关注函,深交所对公司因筹划并购普拉克(PuracAB)等环保资产事项,停牌超过两个月,期间未披露收购事项的交易进展等情况表示关注。深交所并要求公司在10月9日前复牌,或说明停牌期间的工作进展、继续停牌的原因以及预计复牌时间等情况。
对此,巴安水务公布了自7月20日与交易对手方签署保密协议以来的具体进程,并表示拟向深交所申请公司股票继续停牌至11月21日,若该议案未经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股票将于股东大会次日起复牌。而为充分尊重中小股东的利益诉求,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张春霖自愿在该次临时股东大会上回避表决。
而相对于交易所对于巴安水务停牌的关注,ST宏盛(600817,SH)则直接因为停复牌不审慎,受到上证所的通报批评。上证所指出,ST宏盛今年1月22日起停牌,自2月5日明确筹划非公开发行事宜后,延期复牌4次。7月18日,公司披露终止原非公开发行股票项目,拟启动新项目,并继续停牌至11月3日。8月3日,公司股东大会否决了公司继续停牌的相关议案。上证所指出,公司股票停复牌直接影响公司股东的交易权利,尤其是长期停牌对投资者利益影响重大。此外,上证所还指出了ST宏盛存在公司非公开发行相关公告披露内容不完整,风险揭示不充分的问题。
实际上,上述两个案例仅仅是近期交易所对于上市公司停复牌监管趋严的一个缩影。今年6月底和7月初,伴随着股价无视任何利好的急速下挫,“停牌避险”成为了大批公司的选择。在这一波停牌潮的最高峰,竟然有一半的上市公司高挂免战牌。而伴随着时间的推移,绝大多数公司带着各种消息复牌,但是依旧有一批“停牌钉子户”继续停牌,它们自然也就成为了交易所和市场重点关注的对象。
以上证所为例,9月份累计发出51份监管工作函,其中约有40份内容涉及了上市公司停复牌管理的问题,涉及公司包括安彩高科(600207,SH)、海南椰岛(600238,SH)、中毅达(600610,SH)和长园集团(600525,SH)等近40家上市公司。其中,上证所在9月28日发出“要求公司加强停复牌管理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后,紧接着在9月30日,又向通葡股份(600365,SH)发出了“要求公司审慎决策继续延期复牌事项”的监管意见函。
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对四川长虹吧http://www.guba.com/list-1881-1.html记者表示,在此前极端行情中,大批上市公司接连停牌是过去从未遇到的,这也说明一些特殊的市场环境,会对监管提出更高的要求。而随着市场的逐渐稳定,上市公司规范化运作也应该随之回到正轨,不符合停牌标准的公司也应该复牌,以保证投资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