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学习的岔路口:百科向左、知道向右


文:安秋明,淘课副总裁
 
最近和同行交流较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企业学习下一步应该朝哪个方向去走。传统的套路做了这么多年,形式上也在不断创新,但始终感觉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本质。讨论之后,大家基本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基于问题的企业学习势必将成为未来的主流。
 
借用一个可能不太贴切的比喻。传统的企业培训类似于百度百科,强调系统性、专业性,作用是告诉学员正确的东西。与之相对应的,是百度知道的模式。不预设任何结论,知识因问题而生,结合众人的智慧,由发问者而不是所谓的专家评判最佳答案。在我看来,未来的企业学习一定会是百度知道式的时代,学习的出发点基于问题(学员的实际需求),而不是体系(组织者预判的需求)。
 
具体来说,我并不看好e-learning和所谓M-learning的模式,因为本质上他们和传统的企业学习没有差异,只是形式和载体发生了变化。对于企业来说,与其花时间去开发课程,梳理体系。倒不如把精力放到环境营造上,鼓励员工发问,鼓励员工相互支招,让know-how取代knowledge成为企业知识的主导力量。
 
这样做有几个好处:
 
第一,干货实效。切肤之痛的问题有切实可行的建议对策,不耍花活。
 
第二,挖掘内部人才。很多时候,高手在民间,很多问题其实只有在一线的人才最有发言权。如果一个员工常常能想出好点子,这样的优秀人才不比测评中心测出来的更靠谱吗?
 
第三,激发企业内部的连接和协作。很多企业的问题,不在于资源不足,而在于资源错配。最常见的浪费,就是明明有内部专家,但却没有机制让内部专家发挥作用。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我们让员工知道哪方面问题可以找谁求助,这种隐形网络要比正式的跨部门协作要来得更高效。
 
当然,一定会有人挑战,那是不是体系、系统就不重要了呢,我觉得不是。就如同微课一样,微课的出现,只是丰富了课程体系落地的实现形式,微课本身并没有割裂体系。对于百度知道类的企业学习也是一样,体系可以化整为零成很多Q&A,同时这些Q&A也支撑和丰富了体系,两者相得益彰。
 
我坚定的相信,未来的企业学习一定是按需学习。既然如此,何不把选择权交还给学员,让学员去勇敢提问、勇敢寻求帮助。这样的组织学习氛围,于个人、于组织都会是十分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