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中央财办主任刘鹤率中央财办和国家发改委调研组到广东考察。刘鹤在调研时强调,重视产权保护,发挥企业家精神,以改革、开放、创新克服当前的结构性、周期性困难,创造中国经济光明前景。这是继浙江调研、主持国家发改委专题会议后,刘鹤在一个多月内第三次重申产权保护和企业家精神。
作为经济改革、特别是国企改革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刘鹤反复重申产权保护,是能够理解的,也是符合实际的。毕竟,新一轮改革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国有企业改革。如果产权保护问题解决不好,不仅会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也可能会直接影响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的积极性。
那么,刘鹤在反复重申产权保护的同时,也重申了企业家精神,其又传递出什么样的信号呢?要知道,刘鹤也是决策层非常看重的智囊之一,其所表达的意思,是否也是决策层的意思呢?而企业家精神对中国来说,其重要性到底有多大呢?显然,这是值得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重大问题之一。
众所周知,中国能够在短短的三十多年时间里,就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广大企业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中国的改革开放能够不断向前推进,与企业家也是分不开的。而这其中,企业家精神则是支持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最为关键的因素。没有企业家精神,企业家也不复存在。
然而,从近年来的情况看,企业家精神却出现了明显弱化和消失的现象。虽然很多企业的经营者也被外界称之为企业家,甚至被媒体评为优秀企业家。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却已经很难再称其为企业家。因为,在他们的身上,已经看不到企业家精神,看不到创业、创新、开拓、拼搏的意识,更多的都躺在了已经取得的功劳薄上,开始图享受、争荣誉了,有的则陷入了花天酒地的生活之中。即便企业还没有倒下,也已经完全失去了活力、失去了可持续发展能力,更不要说与国际同类企业竞争了。更多的企业,只将希望寄托于投机和获取暴利等方面,从而将市场变成了投机场。
所以,刘鹤反复重申企业家精神,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决策层已经看到了企业家精神缺失的问题,看到了中国企业缺少企业家精神的危害,看到了中国经济缺乏企业家精神的隐患。因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无论从政策的制定还是资源的配置等方面,都有可能从培育和重塑企业家精神入手,给企业建立新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予以引导和指导。这次习近平主席访问美国,带领16名企业家出访,也是倡导企业家精神的一个信号。因为,这些企业,都是在创业创新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
而刘鹤反复重申企业家精神的另一重考虑,或者释放的另一个信号,就是目前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刻,更需要企业家精神的支持和支撑。我们知道,中国的改革工作,也是在企业家精神的作用下向前推进的。如果没有一大批企业家的敢试敢闯敢于探索,中国的改革就不可能向前。如步鑫生,虽然不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却是一个有着强烈的企业家精神的改革者,正是在他的精神鼓舞下,才诞生了一大批至今还活跃在商场、且不为暴利等所诱惑的真正的企业家。
很显然,在新一轮改革中,需要有强烈的企业家精神支持和支撑,需要一大批真正有企业家精神的改革者和参与者。因为,企业家精神的根本就是创业创新,就是不断地开拓与进取,就是勇于参与市场竞争、尤其是国际竞争,就是具有不怕掉脑袋的改革精神。当年的温州,能够用钮扣、打火机、领带等打开国际市场,靠的就是企业家精神。而今天的中国企业,也要用这样的精神,敲开更大的国际空间、获得更多的高端市场。同时,要勇于参与改革的先锋。所以,刘鹤反复重申企业家精神,就在为了给改革打基础,为改革创造更好的条件。
毫无疑问,如果企业家精神能够得到培育和重塑,那么,对中国经济发展来说,将是最为重要的动力之一。因为,无论是企业创新发展还是释放改革红利,都需要有企业家精神来提供动力,也只有造就一批有真正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振兴中国经济的目标才会实现,中国成为真正的世界经济强国的希望才能变成现实。
眼下,正是中国经济比较困难的时期,越是困难的时刻,越需要企业家们站起来,越需要有企业家精神的支撑。中国的企业家们能够在改革开放初期那么困难的情况下艰难地走过来,目前的困难又怎能阻挡得住他们前进的步伐呢,关键就看有没有当年那样的企业家精神了,看有没有重塑企业家精神的勇气和毅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