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选粹】 晓妍凤平:美国大兵尊重中国军人真正原因


 近年几次访美进修、讲学,发现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美国军人对中国军

 
人十分尊重。这种尊重不仅仅出于礼貌或者客套,的确出自他们内心。美
 
国人自视甚高,能放在眼里的人不多,为什么对中国军人情有独钟?后来
 
发现他们一个特点:尊重与他们交过手的对手,尤其是那些让他们吃了亏
 
的对手。  
    美国海军分析中心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外用兵次数超
 
过240次。其中规模最大的有三次:1950年至1953年的朝鲜战争,1961年至
 
1975年的越南战争,1991年的海湾战争。 
    三场战争,前两场都与遏制中国有关。三场战争中,朝鲜战争持续3年,
 
用兵44万,美国官方统计死亡、失踪54246人;越南战争持续14年,用兵55万
 
,死亡失踪58209人。海湾战争用兵44万,43天解决战斗,阵亡146人。对这
 
三场战争,美国军人自有比较。 
    在为什么失败与为什么取胜这些问题上,他们甚至比现在我们一些人
 
分析得还要客观。一句话:从美国军人的每一份尊重中,我们都能感觉到那
 
些长眠于战场的先烈是为今日中国军人的地位而奠基。 
    今天很多人,已经不知道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在怎样的条件下与美
 
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作战的了。他们或许能记住一两篇描写志愿军的文学作
 
品,对以下这些比任何文学描写都更加震人心魄的数字,却不知情:朝鲜战
 
场上美军一个军拥有坦克430辆;我最初入朝的6个军,一辆坦克也没有。 
    美一个陆军师的师属炮兵有432门榴弹炮和加农炮,还可以得到非师属
 
炮兵同类口径和更大口径火炮的支援;我志愿军一个师的师属炮兵仅有一
 
个山炮营,12门山炮。美军一个步兵师拥有电台1600部,无线电通信可以一
 
直到达排和班。 
    我军入朝时从各部队多方抽调器材,才使每个军的电台达到数十部,勉
 
强装备到营。营以下通信联络仍然主要靠徒步通信、军号、哨子及少量的
 
信号弹等。美军运输全部机械化,一个军拥有汽车约7000辆。 
    我志愿军入朝之初,主力38军只有汽车100辆,27军则只有45辆。更难
 
以置信的是:当时我38军90%的战斗兵仍在用日军1905年设计的三八式步枪
 
。空中力量的悬殊更大。志愿军当时不但没有飞机,连防空武器也极端缺
 
乏。面对美军1100架作战飞机,志愿军当时只有一个高炮团,36门75毫米高
 
炮,还要留12门在鸭绿江边保卫渡口。 
    最初带入朝鲜的,竟然只有这种旧式的日制高炮24门。至于雷达则一
 
部也没有,搜索空中目标全凭耳听和目视。侵朝美军总司令李奇微后来回
 
忆道:“我们在北朝鲜战场上空几乎未遭抵抗。除地面火力外,我们可以不
 
受阻碍地攻击敌补给线。在头一年,对方甚至连防空火力还击也没有。” 
    当时美国飞机从朝鲜东海岸炸到西海岸,从鸭绿江炸到汉江,连后方大
 
榆洞我志愿军司令部都遭到狂轰滥炸,司令员彭德怀几乎遇难,毛岸英牺牲
 
于美国空军凝固汽油弹的熊熊烈焰之中。 
    中国人民志愿军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艰苦奋战,迫使不可一世的远东
 
美军总司令、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丢官去职,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翻车
 
丧命,硬把美国人打回到谈判桌前的。 
    当时志愿军作战艰难困苦的情况,很多美国人直到现在也并不完全清
 
楚。他们对曾与之对阵的中国军人怀有一种颇富神秘感的尊重。这种尊重
 
是对实力的尊重。从他们的角度看,中国军队的实力更多地表现在排山倒
 
海、坚韧顽强、奋勇冲杀和不惧牺牲的精神,他们称之为“谜一样的东方
 
精神”。 
    当年到过朝鲜战场的美国军官,晚年在回忆录中都印象深刻地描述志
 
愿军发起冲锋时“撕心裂肺的军号声”和“尖利刺耳的哨子声”。这些声
 
音一直伴随着他们,走到军事生涯的终点、甚至走到生命的终点。 
    这就是中美两军的相识。那些在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连一把炒面一把
 
雪都吃不上依然冲锋不止的战士,那些在零下40度严寒中单衣单裤作战冻
 
死在长津湖畔的英雄,以他们惊人的牺牲为我们这些后来者赢得了今日地
 
位。我们应该骄傲。我们也应该惭愧。我们千万不能吃尽这一老本。我们
 
也应该为明天的中国军人留下点什么。 
    再来看看,美国的士兵们。开坦克要有空调。航母上要有酒吧。在伊
 
拉克作战,当美国大兵躺在开着空调的坦克里看书的时候,士兵们知道吗,
 
一只军队,正在干旱的沙漠里演习着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