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要感谢两位女同志:范唯和鲁昕


 柴福洪

 

20151027日,高职教育国家级知名专家姜大源先生,在《光明日报》发表了《高等职业教育:中国对世界教育的独特贡献》一文,文首称道:“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这是以1300所高职院校的体量,生存于中国的一种教育;这是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这也是伴随中国30多年高速发展成长起来的一种教育。这么庞大的数量规模,这么有意义的发展历程,这么迅猛的成长速度,都在告诉世人:中国的教育能够走向世界,能够对世界作出贡献的,很可能首先是中国的职业教育,尤其是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

1、高职的贡献。

的确,中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上具有独特性的只有高职教育。虽然目前中国的高职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没法与精英教育的高校比,但与世界其他国家的高职教育比,其教育教学质量是可以拿出来比一比的,规模,那就更不用说了。

一个国家的发展与强大,最本质的源泉是教育,而且,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精英教育办得多么好(如中国高铁世界第一不是教育的贡献,是引进策略的贡献),而是普通劳动者、非精英人群接受教育的程度。高职教育就是培养普通劳动者,是非精英人群的教育。

精英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任务是创新,普通劳动者的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任务是物化精英人才创新的设计与思想。

精英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创新物质世界,普通劳动者的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是操作物质世界,提高物质世界的效能、效率与效益,以及物质的品质提高与顺利运行。在经济社会与文化领域也是这样,二者缺一不可,缺了谁,社会就会是没有品质与效率的运行。

2、范唯的贡献。

在高职教育管理归属在高教司的时候,范唯,是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处处长,一个女博士,官不大,但心怀高职教育的发展大计,她在当时的高教司长张尧学领导下,集中了中国一大批高职教育专家,起草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16号文件。

这个教育部[2006]16号文件规范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与基本原则,尤其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八个字,对高职教育的影响是深刻的,至今还在努力地做。并在此基础上,启动了高职示范校建设高潮,先后有200所高职院校得到中央、省级财政的大力支持,为中国高职教育树起了标杆。同时,在天津展开了职业院校技能比赛活动,推动的技能教学。

范唯先生,为中国高职教育规范发展与质量起步,起到了较大的影响和作用。我们这些基层的高职教育工作者,虽然不知道教育部高层是怎么运作的,只是从外在的情况判断,其中范唯先生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们看到的都是她在做。范唯先生现在虽然离开了教育部,但我们高职人要从心底里感谢范唯先生的付出与努力。

3、鲁昕的贡献。

鲁昕先生,女性、博士,身为辽宁省副省长转任教育部副部长,她精力充沛,思路清晰,逢会必到,到会必讲。她对高职教育的主要贡献是:厘清了职业教育的系统理论,提出了职业教育系统化指导思想,把高职教育处从高教司调整到职成司,不仅从管理上理顺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关系,而且,在行动上对高等教育实质上进行了分类。

在鲁昕先生(包括教育部职成司司长葛道凯)的努力下,国务院在2014年再次做出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5年教育部制发了一系列职教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尤其是2014年财政部与教育部联合发文,在2017年高职院校生均财政拨款要达到12000元的决策,那怕执行中有这样和哪样的矛盾和问题,像教育经费占GDP4%一样,提出了一个标准,迟早是要实现的。职业教育得到高层重视的事例就更多了,如习、李的批示,全国政协、全国人大,对职教的重视程度,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当然,关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是高层集体的决策,教育部也是集体领导,最终还是部长和党组说了算。但与分管职教工作的鲁昕先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从外表的努力程度就可以看出鲁昕先生的勤奋与孜孜以求的精神,让基层职教工作者,个个报以欣赏的目光。不管鲁昕先生在副部长的位子上还能干多长时间,我们记住你了。

对高职教育的发展与贡献的人很多,如姜大源先生就是这样的专家,除了有自己独到的系统职教思想、理论与实践探索基础上的总结外,可贵之处在于每次职教发展的关键时刻,他都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与观点,对基层有拨云见日之功效,其贡献是巨大的。

 

对我们这些观注高职教育发展的人来说,范唯和鲁昕这两位女同志(对不起,这里没有把你们当教育官员看,只作为女性教育专家学者来看待),印象太深刻了。所以,这里就有上面的文字,再不写出来,我们这些“50后们”,就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2015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