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融合·融会


                             融入·融合·融会
                          ——2015年民盟海南省委盟务干部培训班学习心得
 
                                                                             毕研韬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是我读书以来就耳熟能详的济南影像。2015年5月27日至6月2日,我在文化名城济南参加了民盟海南省委盟务干部培训班,结识了诸位盟友,深感荣幸。概言之,我用“融入”“融合”“融会”六个字来浓缩此行的收获。
 融入
 前辈们反复告诫我,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把自己融入组织生活、国家战略和民族大业中,才能汲取更多营养、获得强力支持,才能充分实现个人价值。民盟是广大盟员的政治家园,是联通外界的桥梁,也是整合资源的平台。所以,当民盟海大委员会征求意见时,正在北京出差的我欣然应允。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盟省委组织的活动,是我融入海南民盟大家庭的一个契机。
融入可在不同层次上进行。在空间上,有微观(民盟)、中观(海南)和宏观(国家)之分;在时间上,有短期、中期和长期之分;在内容上,有组织、思想和行动之分;在策略上,有战略、战役和战术之分。不同的排列组合塑造了盟员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形态。理想的状态是战略性融入,但这取决于彼此间的需求满足程度。我个人企盼全方位全身心地融入到民盟组织中来。
 融合
 成员与组织之间的融合程度取决于组织内的传播水平,而组织内传播可分为垂直传播、水平传播和对角传播三类。一般而言,传播越真实、越活跃,组织的共识度就越高,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成本就越低,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越强。这个培训班就出色地发挥了多媒体传播平台的功能。在短短一周内,各类传播齐头并进。盟员们不仅加深了对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认识,深化了对儒家传统文化的理解,同时也对盟省委的运行机制有了初步认识,拓展了对盟省委各级干部的感性了解。与此同时,通过交流,同学们对诸多议题有了进一步认识,彼此之间也建立或加深了友谊,不同程度地扩展了社会资本。
 这次培训对提升我个人的专业思想也极有帮助。自世界大战以来,各国政府高度重视信息传播的战略价值,当今美国战略界竟把外交、信息、军事和经济列为国家实力的四大支柱(合称DIME)。中共历来视新闻宣传为重要武器。在信息时代,人们常说“酒香也怕巷子深”,但《论语》说,“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这与古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异曲同工。事实上,美国品牌专家西蒙·安浩早就用下列公式形象地表达了传播在区域形象塑造中的作用:国家(或地区)形象=80%的创造+15%的协调+5%的传播。这些观点事实上就是儒家“内圣外王”的主张。6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蒋建国在第四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上公开宣称,当前我国对外宣传存在四个问题:行多果少、力大声小、说多应少、负多正少。个中缘由,颇值得传播学者从学理层面深刻反思。《大学》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无论对内传播还是对外传播,先后之道就是“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简言之,无论个人、组织、政府还是国家,必须先修内再致外。这就是我反复强调的“内容第一,传播第二”。
 
 
 融会
 融入、融合、融会,三者累积递进。“融合”乃“贯通”之意,主要体现在行动上:自觉以民盟为媒介融入海南和国家的发展中。就我个人而言,一方面要发挥专业特长,主动履行参政议政的义务,积极为《零讯》提供优质稿件。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海南公共外交研究中心”的平台价值,创造性地吸收社会优质传播资源,为实现“亚太梦”“亚非梦”贡献才智。
 总之,一周培训虽然短暂,但我在个人修养、专业思想和参政议政诸方面都有了一定提高。在此衷心感谢盟省委和海大委员会提供的学习机会,感谢各级领导为培训班的顺利进行而付出的辛勤努力。
(作者系海南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