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9月28日-10月2日当周)原油价格维持宽幅震荡,其中本周布伦特原油期货跌约1%,而美国原油期货也小跌。美国原油价格本周,最低自43.96美元/桶,最高升至47.04 美元/桶。原油价格本周利多和利空因素交织,其中全球经济低迷、库存增加等因素施压油价;而美国原油产量下滑、地缘局势忧虑等因素打压油价。下周(10月5日-10月9日当周)市场的焦点转向美联储纪要、原油库存数据、新兴经济体增长、地缘政治局势等市场情况。展望后市,多数分析师仍不看好未来油价走势。
本周利空原油价格的主要因素包括:疲软的美国数据打压原油需求;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全球经济低迷;美国原油库存大幅增加;飓风引发的需求减少忧虑。
疲软的美国数据打压原油需求,施压油价。本周疲软的美国数据使得投资者看淡美国经济增长前景,同时也对原油的需求产生了忧虑。美国劳工部周五报告,上月非农就业人口增加14.2万,8月数据被大幅下修至仅增加13.6万。过去两个月美国雇主放慢招聘步伐,且9月薪资下降,重新点燃对经济增长是否足够强劲,是否支持美联储在年底前升息的疑虑。
美国制造业已经感受到全球经济降温带来的阵阵寒意,劳工部数据显示,该行业就业岗位上月减少9,000个,8月减少1.8万个。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福尔曼认为,“这份报告可能引发市场担忧,中国引领的全球成长放缓已开始抑制美国经济的增长势头。毫无疑问,全球其他地区的发展状况已开始影响到美国经济。”
除了非农之外,其它美国数据显示,美国ADP就业数据强于预期。上周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增加1万人,至经季节调整后的27.7万人,创下一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与此同时,9月份9月份美国制造业活动的增长速度创下了两年多以来的最低水平。8月份美国消费者支出则实现了月率增长。
美国商务部公布,8月工厂订单较上月减少1.7%,预估为下降1.2%,7月修正后为增长0.2%。美国8月耐久财订单经修正为后下降2.3%,前值为下跌2.0%。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全球经济低迷,施压油价。有关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增速放缓的担忧使需求带动的油市复苏前景堪忧。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一公布,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481.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8%,降幅比7月扩大5.9个百分点。据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虽然超出经济学家预期,但整体依然疲软。不过投行Jefferies在其报告称,虽然中国经济放缓,但原油需求依然较强。该行在报告中指出,今年8月中国原油需求同比上涨9.2%,而1-8月中国原油需求同比增长5.7%,远高于2014年1.6%的增幅;这表明油价下跌激发需求,中国原油需求强劲,因此油价疲软并非由于许多人所认为的中国经济放缓。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油价低迷。法国报纸援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主席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的话称,之前的全球增速预期已不再现实,今年和明年的增速预期会被下修。美国经济数据疲软,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低迷的全球经济使得股市持续承压,市场风险厌恶情绪激增。对美国近十年来首次升息时机的押注导致美股和美元走势反复,从而使油价走势波动。在过去的一个月,油价一日的波幅最多达8%。
能源市场数据库和顾问公司ClipperData的商品研究部董事Matt Smith说,“油价可能会承压走软,因风险厌恶情绪再次增强。全球股市低迷,使得原油需求减少。”美国原油库存大幅增加,施压油价。本周公布的美国库存数据显示,API原油库存和EIA原油库存大幅增加施压油价。美国石油协会(API)公布,截至9月25日该周,美国原油库存增加460万桶,至4.578亿桶,分析师预期增加10.2万桶,前值减少370万桶。库欣原油库存减少120万桶。
美国能源资料协会(EIA)数据显示,上周美国原油库存增加近400万桶,接受调查的分析师原本预计原油库存增加10万桶。此外,上周汽油库存增加逾300万桶,调查预期为减少4万桶。
原油库存增长的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于炼厂的需求下降,这是因为炼厂正处在维护季节中,因此其生产活动有所减少。上周,炼厂的产能利用率从90.9%下降至89.8%。不过EIA也公布,库欣原油库存减少100万桶。库欣是美国原油期货合约交割点,但库欣原油库存小幅减少,对油价的支撑较为有限。飓风引发需求减少的忧虑,施压油价。大西洋海域上的一个四类飓风带来了某些炼厂可能被迫关门的威胁,而炼厂关门则可能会导致原油供应量上升。美国国家飓风中心一份修正后的预期显示,飓风Joaquin预计将在纽约市以东约100英里的长岛东部登陆,风力减弱为热带风暴。
能源企业称,他们随时警惕飓风Joaquin的动向,但尚未关闭石油生产设施,因飓风的预期轨迹不确定。分析师认为,飓风对油价带来的影响对市场影响较为有限,当飓风过后,美国原油供给和需求环节又会恢复正常。飓风来袭对油价的打压,是短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