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底线,拥抱未来(10月8日)


坚守底线,拥抱未来(10月8日)
 
关键词:企业管理  专业态度  底线  心理分析
 
从个人到集体,从机构到政府,从政治到军事,专业服务机构需要有自己的底线,类似于刘邦入咸阳之后的“约法三章”,解放军那样“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有了底线才会有尊严,没有底线就会被看不起。
其实之所以会丧失底线,绝大部分都是心理因素在作祟,是基于利益的自我保护而生成的恐惧心理,是担心失去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甚至生命会失去,或者是担心唾手可得的东西会失去,越是恐惧就越是会造成所恐惧的结果
人面对损失的恐惧,会削弱自身对底线坚守的态度与决心。但是充满恐惧的人会犯下常识性的错误,并形成难以控制的力量,这就是“怕什么来什么”的深层逻辑。而根治这种局面的“灵丹妙药”是放弃!
退一步海阔天空,当你内心有了“大不了就不要了”的底线,才会形成自信的支撑。同时坚守底线的行动本身就是在做减法,做减法本身必然会有所损失。当你想放弃,总是会有人挽留,并试探性地提高条件去诱惑你;你拒绝诱惑的坚定态度表明你对底线的坚守程度。
 
拒绝诱惑坚守底线是需要相应的基础的,基于专业水准的信心是底线的保障,专业程度的高低也决定所设定底线的深浅。唯命是从的人所充当的只是工具,是不会得到尊重的,当你做到了专业——即使仅仅是相对专业,都会得到别人的尊敬。
理性的人总是会向专业低头,会心甘情愿地为专业买单,因为专业会给自己带来安全感,会让自己看到更远的未来,会让自己面对不确定的时候更淡定,所以不要去看别人会给你什么样的态度,而要扪心自问自己在专业领域的根基有多深厚,自己对底线的坚守有多么坚定。
 
企业依托专业而设置底线并非万事大吉,这仅仅是走出管理规范的第一步。还需要有相应的系统培训,需要有专业化流程、需要有协议保障,需要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心态。
在设置底线之后,还需要建立在内部深入贯彻的机制,比如要以培训与会议等方式不断强调,形成具有强制执行的制度规范,让那些规范成为雷区,这是立场问题,也是原则问题,这是内部凝聚力的核心,更是专业化问题,这是制度性约束问题,也是自我规范问题。
其实任何事情都是需要概率的,只有多创造机会才能多一些选择。那就需要团队形成合力,形成外向型发展模式。当你根本就不愿意去接触新的业务机会,也就会对当下所抓到的“救命稻草”拼命坚守,并生怕错过任何一次机会,刚好会给对手以可乘之机,他们会提升其存在感与价值感,并在不断地探索你的底线。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从来都是反着的:做就是不做,不做就是做。接受就是拒绝,拒绝就是接受。尖酸刻薄的抱怨之中反而包含了浓浓的爱意,冷漠的外表之下会有激情如火,礼貌的端茶动作却是在下逐客令,这并非世故圆滑,而是符合天道的人生智慧的核心,即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
从正面看到反面,从反面看到正面;从现在看未来,从未来回顾现在;从表面看到本质,依托本质做表面文章。坚守就是在图谋发展,图谋发展的核心也在于坚守,这也算是中国式的智慧,看懂了这些才意味着自己的心智接近成熟
 
贾春宝
2015年10月8日星期四
 
电话:13301122671,(010)8958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