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水稻安全可靠!专家:应尽快商业化


 

转基因水稻安全可靠!专家:应尽快商业化  

2015-11-15 13:10:36  
出处:北京青年报   
编辑:雪花  
转自驱动之家



    农业部不止一次的强调,中国是唯一采用定性按目录强制标识方法的国家,也是对转基因产品标识最多的国家。但这依然无法打消大家对转基因食物安全性的质疑。
    近日,在一场转基因研修会上,农业部官员及国内知名转基因科研专家就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监管风险等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作出回应。专家呼吁农业部尽快修订《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并建议用品种登记来替代品种审定。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杨晓光表示,从1996年到2015年,人类食用转基因食品将近20年时间,没发生一起经科学证实的生物安全问题。尽管农业部门多次申明:目前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但仍有民众持疑虑态度,担心倘若行政监管能力不足,会让这项中性的技术带来潜在风险。
    农业部官员在会上强调,中国的转基因安全评价系统是严苛的,评价专家由多学科如卫生、农业、检疫、环保等领域专家构成,评价 参照国际、国内多个标准。一个品种评价程序,要经历实验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申请安全证书五个阶段,从实验研究开始就要进行审批。针对 偷种转基因作物的问题,农业部态度很明确,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中国农科院研究员黄大昉强调,监管是必要的,主要是防范它可能出现的风险。但监管与安全问题是两个概念,不能混淆。安全不安全,是科学的问题;监管是法律和程序的问题。程序问题不会改变安全性的结论,如果发了安全证书的,就表明安全问题已经解决了。
    以湖南黄金大米事件为例,2012年湖南25名儿童在不知情情况下参与试验,食用了黄金大米。黄大昉称,事件曝光后,家长特别紧张,怕自己孩子 出现问题。但实际不会有问题,因为黄金大米的安全性评价已经通过了,当时试验主要在营养学方面。科研人员没有遵守规定,是程序问题。
    一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就目前情况,转基因作物如果出现滥种,更多的影响是在经济贸易方面,比如出口时会不符合进口国审查标准,引发纠纷。

    转基因品种审定办法多年未出台

    黄大昉同时认为,目前某些环节的转基因安全监管是过度的。比如,对发了 安全证书的转基因品种,根据管理条例,后面还要经过非常严格的品种审定。但转基因水稻和玉米,多年前均已拿到安全证书,却一直没有产业化,没有走到品种审 定这一步。而相关部门多年来并没有出台转基因品种审定的有关办法,我觉得这个就不对了
    在他看来,目前实施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是2001年制定的,15年过去了,很多问题科学上有进一步的认识,有更多实践的积累,应该对某些已经不适合发展的内容进行修订,比如,我们是不是可以跟国际接轨,用品种认定,或者叫品种登记来代替品种审定?
    据了解,转基因作物要进行商业化种植,必须拿到品种审定证书、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目前,国内仅棉花一种转基因作物被批准商业化生产。
    2009年,我国发放了两个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和高植酸酶玉米安全证书,
2014817,三个证书到期。今年1月,华中农业大学方面证实,安全证书续期成功。农业部做出回应称,并不意味着将加快中国转基因主粮的推广进程

原文网址
http://news.mydrivers.com/1/456/4566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