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数据与百姓生活


    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公布经济数据的时候,财经媒体都会进行解读,社交网站往往还设立专区讨论。但几乎每个人无论看到、听到还是感受到的一切,似乎都与这些数据关系不大——了解这些“大数据”,能让柴米油盐的小日子过得更滋润吗?在王旸的新作《GDP:数据背后的经济》中,我们能看到经济数据和柴米油盐之间或远或近的关系。例如,CPI(物价指数),几乎所有人都会觉得食品的价格和房租的上涨远远超过数据统计,但大家却不知道,住房是投资品而不是消费品,并不计算在物价指数之中,而我们所使用的数码电器和工业品价格的下滑,却几乎没有人意识到——其实,如果数码电器涨价,钢材水泥价格上涨,大家也一定会感到难以忍受。但这些商品由于没有对日常生活形成最直接的影响,所以给人们的印象就不会太深。

    越来越多的媒体讨论经济转型中,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挑战:一方面,中国制造要升级为“中国智造”,传统加工制造业如果不能转型升级,继续走压低人工成本和高能耗、高污染的老路,遇到困境是必然的。另一方面,由于制造业能解决大量人口的就业问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仅仅只表现在GDP上,还是整个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石,是经济的发动机和源头。在日本学者汤之上隆的《失去的制造业:日本制造业的败北》中,再现了日本制造业如何错失互联网时代的全过程:对十年一轮的新技术浪潮不敏感,相对的,过度依赖匠人精神与手工艺者的技艺,而忽视了产品的标准化与通用化,严重影响了产品量产化。而在美国硅谷的IT行业已经成型后,又遗忘了以往自己专长的“对先进技术的模仿中创新”的精神,反而过于苛求对市场需求无益的性能与指标,投入不必要的成本。而这些教训,正是中国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同样的问题。促使制造业企业升级成有自己品牌和知识产权的跨国公司,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陈禹安在《玩具思维:改变未来行业的新思维》中,将玩具思维和游戏化思维、互联网思维并列,作为新时期产品设计和营销的主要思维工具,将正确洞悉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心态归结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如GDP数据与柴米油盐的价格关系一样,陈禹安也试图在宏观经济与微观的企业产品中建立一种联系,“80后”“90后”是在玩具和游戏中长大的一代,随着人们更多对孩子天性的理解,如何轻松有趣地掌握一切,将他们当作“玩家”而不是“消费者”是重要的一环。例如,一般而言,商业经营者对于公共厕所都是敬而远之的,但德国人瓦尔别具一格的创意思路,让曾经“臭不可闻”的厕所变成了人们争相前往的“香饽饽”。根据“注意力在哪里,金钱就在哪里”的现代商业经营铁律,当柏林的市民纷纷把上公共厕所当成都市生活的一种精神调剂,当外国游客纷纷把公共厕所当作必不可少的旅游景点时,广告商自然闻风而动、蜂拥而至——从运营公共厕所中,瓦尔每年能赚到几千万欧元。

    不难看出,贴近百姓生活、了解普通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企业,不仅容易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带动整体经济数据的向上,还能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在《这就是宜家》中,安德斯·代尔维格那“为大众创造更加美好的日常生活”的愿景,使宜家在顾客、员工、供应商和其他利益相关群体的生态圈中,不仅关注“你要做什么”,更注重的是“你是谁”“你要怎么做”。宜家有一条“箴言”:比起金钱来说,普通人拥有更多的时间。所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让顾客自己选择、提货、付款、运输,甚至是组装家具——通过这种方式,宜家可以保持低成本,并最终实现降低销售价格甚至提供更多优惠。同时,在那些枯燥的经济数据面前,我们永远会对那些为我们竭尽所能提供美好生活的企业心怀感激——而这,才是企业升级和GDP等各种数据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