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让人增值,拒绝让人成长(11月22日)
关键词:理性 成熟 增值
人都是在拒绝之中成长的,不是被人拒绝就是主动拒绝别人。被人拒绝会有挫败感,并在内心留下阴影;拒绝别人会在内心留下遗憾,将唾手可得的机会拱手相让,甚至会让别人误解自己冷酷无情。
在中国式的思维中,拒绝意味着有条件的接受,因为一旦某些核心因素产生变化就会接受;而接受意味着有条件的拒绝,因为核心因素产生变化就转而拒绝。
拒绝是关上了一扇门,却又留下了一扇窗;其实从拒绝的那一刻开始,就在等待下一次相遇的机会,不同的是再次相遇的时间与时机充满不确定性,因而心中总是会有惴惴之感。就如你拒绝了一个不满意的报价,或许就此再也不会等到对方再次报价的机会。
任何貌似冲动的报价,其实都经过理性的思考,所不同的仅仅是那思考的理性是否足够强大,是否有难以辩驳的理由支撑。在很多时候,拒绝都不需要理由,只需要你拥有足够清晰的自我识别,清楚自己的承受能力,只取自己最需要的那一点点精华。
拒绝的基础是在面对选择的时候,分出主次、优劣、先后顺序,有意弱化自己的需求,理性地控制自己的欲望,让自己受到理性的约束,而不单纯是情绪的控制。犹豫不决和首鼠两端,往往都是基于患得患失与斤斤计较,其过程都是纠结矛盾的,虽然会让自己更为审慎,却会留下很多懊恼与遗憾。
从人的成长过程看,拒绝是必然要付出的代价,没有理性思考就不会拒绝,没有拒绝就不会有成长,只有失去之后才能更为精准地获得,只有在理性约束之下,才能做到“有理有据有节”。
贪得无厌的人总是会离“无咎”渐行渐远,得到的是别人的厌恶,总是会因小失大,即使得到也仅仅是暂时的,遗憾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选择的时候做到理性与深思熟虑。
只有懂得放弃才会更为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也才会对未来的目标看得更为清晰。只有理性的人才更有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被感性与情绪控制的人,只会成为别人的武器与工具。
每个人都在成功的过程中,不同的是在成功的道路上可以走多远。任何所谓的成败优劣,都是在有明确标准衡量的基础上,认可那种标准的权威性,并进行比较所得来的。
假如被利用也是一种价值,成全别人的人也值得尊敬,那么心甘情愿地称为工具与基石的人,也不能被认为是失败的,所以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失败者。毕竟每个人都在不同层面上充当绿叶的角色。
物品被闲置得久了,自然会形成累积价值,甚至可以成为古董或者藏品。假如由于经常被拒绝而剩下来,也无需过于落寞,因为人的身价是由于被剩下而得到提升的,你只不过是在静静地等待足够发现并让你的价值得到呈现的人。
即使一直都没有等到,也没有必要失落,因为假如你拥有价值,真正的损失是那个没有机会分享你的价值的那个人,就如失恋并不是被拒绝一方的损失,而是拒绝者的损失。因为TA失去了原本爱自己的人,却又未必能找到更爱自己的人。
只有百无一用才能避免厄运,“谢谢,再见”之中有很多难以言表的内涵,不管是拒绝还是被拒绝,内心还是需要更为平和一些。
贾春宝
2015年11月22日星期日
电话:18501192262,(010)8958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