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小微金融的研究不断推向深入


           吴念鲁

    小微企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宏观经济景气程度,小微企业的发展环境是一个经济体是否有活力的自变量,小微企业的发展程度也是一个经济体是否有竞争力的因变量。因此,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小微企业的发展。在2014年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到小微企业的发展问题。作为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条件,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向来受到关注。

当今,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需要宏观经济政策方面进行疏导,也需要在金融改革方面予以支持,还需要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微观金融企业的在信贷模式、信贷技术、风险管控理念等方面进行创新。就宏观经济政策而言,就是要强化小微企业税费政策方面的支持,为小微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减少小微企业创业与发展成本。就金融改革而言,就是要强化市场开放,使得商业银行、金融企业充分竞争,在竞争的压力下,自然就会有金融企业下移目标客户群,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就微观层面而言,就是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金融企业强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各类技术,包括财务分析与还原技术、现金流分析技术、风险评级技术等,还包括在小微企业融资的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

杨海平的《商业银行小微企业批量授信管理-产品、流程、案例、风控》一书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对小微企业批量授信这一创新模式进行了解析,重点阐述了小微企业批量授信风险控制的相关问题。

作者认为,小微企业批量授信管理必须把握好信息系统构建与风险控制两个方面,具体内容可归纳为:一是在小微企业调查与方案设计阶段,商业银行根据小微企业的集聚特征进行批量授信方案的设计,并且将风险控制的措施嵌入到授信方案中。二是在授信审查和决策阶段,借助数据挖掘技术和IT技术进行三个方面的决策,即基于风险计量的准入决策,额度决策、风险定价决策。作者指出,在传统数据库模式下,其核心技术是打分卡。在大数据模式下,其核心技术是机器学习。三是在授信后管理阶段,除了客户经理通过了解各类授信平台的总体情况,发现风险因素,做好授信后的风险管理工作之外,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广泛收集不同渠道的信息与数据,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做好监控与风险预警,基于精细化的风险计量进行风险分类,并采用差异化授信后管理。此外,在批量授信后催收管理、不良资产管理、信贷救援方面,数据挖掘都可以发挥难以替代的作用。四是对于小微企业批量授信过程中的操作风险,作者认为可以利用六西格玛管理工具,对批量授信全流程进行诊断,以提升客户体验、明确操作标准、实现风险控制为目标,设计与批量授信业务相契合的流程,从而防范全流程操作过程的风险。五是建立与批量授信相契合的后台控制框架。主要内容包括信贷规划、流程监控及问责机制等。

 为了完成本书的写作,作者做了大量扎实的梳理工作,包括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领先实践、商业银行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小微企业授信的典型方案等。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前提下,这一专题的研究较为充实。从全书看,作者的研究突出了应用性,对于实际操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实践情况显示,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正在走向批量化、数据化。我认为,杨海平博士的专著对于商业银行发展小微企业批量授信业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实用价值。当前,部分商业银行的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一方面是因为,经济下行导致部分小微企业经营出现困难,特别是围绕产能过剩行业、房地产行业生存的小微企业。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授信方面的管控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个别商业银行急于做出成绩,对于风险控制的标准有所降低。在当前的情况下,更应该强调健全小微企业授信业务全流程的风险控制。

杨海平是我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指导的学生。他曾长期在人民银行系统从事研究工作,后来到鄂尔多斯农村商业银行、内蒙古银行从事信贷管理、风险管理的具体工作。在商业银行一些具体经营管理问题上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杨海平在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取得博士学位几年后,又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做了两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因此在实务与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研究风格。杨海平勤奋好学,钻研业务,他在工作的间隙,结合商业银行的实际问题,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发表了不少论文,在业内有一定的影响。

我一贯主张,年轻人要到业务一线增长才干。我也一贯主张做研究工作要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对于一些应用类问题的研究,更不能高高在上,闭门造车。在这方面,杨海平的表现还是令人满意的。因而在本书出版之际,我欣然为之作序。希望杨海平能够把小微金融的研究坚持下去,并祝愿他在今后的工作和研究过程中,获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本文是我国著名国际金融学家、著名金融教育家、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代银行家吴念鲁教授为杨海平专著《商业银行批量授信管理》所做的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