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的红利就是总要老百姓牺牲吗?


 国企改革的红利就是总要老百姓牺牲吗?

------武钢的几位在职人员谈论起国企改革就满腔怒火的思考!

汪华斌

这些年在国内外奔波,所以聚会武钢朋友的机会很少;昨天遇到一位朋友请客,谁知竟然来的不少武钢朋友;就与他们聊起了武钢的近况。然而这好像捅了马蜂窝,因为这些在职人员竟然个个怒火满腔。他们说你们这批人在2000年前夕被领导强制性下岗后,武钢迎来了各级领导兴高采烈的年代;如到2003年武钢对各级领导干部实行年薪制,结果一个班组长都能够达到25万的年薪。然而在这各级领导兴高采烈分享改革成果之时,老百姓还是原来的月薪制;而你们这些下岗人员既没有被武钢召回,也没有给你们一分钱的补偿。在这些年各级领导争先恐后对外投资后,引来了又一轮的困境;竟然现在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了。在这困难时刻竟然又是想到了要老百姓牺牲,因为今年又开始了武钢的第二次因企业困难而要求老百姓牺牲的大下岗运动;而且同样也是由各级领导自己确定下岗人员名单。大家说既然如此的改革,我们又为什么要让各级领导成为富翁呢?因为如果不是各级领导的争先恐后地腐败,武钢能会到今天这样的境况吗?

我们看到虽然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相对较为缓慢,但依然还是增长呀;如通过公开的数据我们知道:2013年中国经济的增速达到7.7%2014年的经济增速达到了7.4%;由于受到诸多下行的压力,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经济增速预期目标定为7%。虽然这是自2004年以来我们社会最低的预期目标,但我们社会的经济依然还是正增长呀。然而在这关键时刻,不是民营企业普遍陷入困境;而是我们社会通过改革实现红利的国企,竟然再一次比上个世纪陷入更加难堪的困境。因为上个世纪我们的国企是因为质量粗糙而企业效益不足,但企业并没有出现债务危机。而现在通过技术与设备全面进步的国企,竟然还是因为竞争力不足而主动退出国际市场;同时还因为对外无限投资而使国企普遍陷入债务危机的困境。正因为如此,所以现在的国企还真的难说是一时的困境;因为按照企业管理原则,这样的国企能有几家是可以不破产的呀。可既然如此改革,为什么我们社会到今天都不承认国企改革的失败;而且还是振振有词地神化改革,难道就不是改革触礁而失败的吗?

在我们今天的社会,效益好的国企基本上都是国内垄断的产业;如银行、铁路、石油、天然气、电力、供水等等,全部因为垄断而造成效益持续增长;因为这些国企的最大本事就是涨价,所以造成老百姓持续增长成本的就是他们。由于这些行业垄断程度较高,因此行业竞争力相当小;所以垄断造成我们国内的产品价格过高。即使是新兴产业如电信等,同样也是垄断消费的产物。正因为如此,这些高度垄断的国企依然效益红火;而那些未能垄断或产业化的国企就不同了,因为这些年的国企改革根本没有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反而因为对外无限投资与腐败而使企业缺乏竞争力而再次陷入困境了,所以在深化国企改革的前夕竟然又是重走大下岗运动了。大家说如果不是这些年借改革的名义而腐败,武钢也不会走到今天这样的困境;这一切究竟是谁的错,反而却难引起社会的重视;反而还是到处正能量,说国企的深化改革必然成绩卓著。

我曾在与国外的企业管理人士交谈时,他们说我们的国企应该是最有竞争力的经济实体;因为我们是举国体制的社会,任何国家的企业都没有中国的国企强大。然而我们强大的国企却只能在国内垄断市场,因为参与国际公开竞争就交学费成为了规律。原来是我们的国有企业依然还是中国特色的‘官本位’,所以市场化的企业根本没有走市场化的发展道路;如人才不是公平竞争,而依然是由上级领导任命。结果在一个任人唯亲的国企改革后,从而出现了高投入的国企竟然比改革前还“高消耗与低产出”;所以国企因为人才原因而产出效率连国内的民企都比不上,更不用说与国外的先进企业相比了。再加上在全民腐败的社会,国企竟然是最活跃的腐败舞台;所以国企央企腐败事件屡屡发生。

的确从这些年的改革实践看,无论国企如果改革最后都是高管们成为了暴发户;所以无论是破产的国企还是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的国企,无一例外地都是高管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如武钢再次陷入困境,看原来武钢的领导及其家属可都是大富翁了;他们有的人可是富可敌国呀;这就是这些年国企的各种改革带来的共同奋斗。

然而每一次改革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结果淹死的都是老百姓;而领导者最后都是功成名就地成功上岸了。为什么国企改革总是动老百姓的奶酪;难道老百姓就应该是国企改革的永远“牺牲品”吗?因为改革到今天,国企高管依然还是“两头占”的局面;说是官员却拿着企业家的薪水,说是企业家但同时也享受着相应级别的福利。更重要的是改革不仅没有打破这种利益格局,反而将政府官员假、大、空的责任体系引入到企业;结果最后是老百姓永远吃改革的苦果,而这些人则永远品尝改革的红利。为什么需要为国企改革牺牲的高管们却永远不牺牲,为什么不该为国企改革牺牲的老百姓却总是牺牲;这难道正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