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生产要素的合理定价,是保证生产要素有效供给和促进市场经济正常运行所必需的。理论上而言,劳动力生产要素的合理定价是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前提条件,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制度保证。从我国多年来劳动力生产要素定价-居民收入水平来看,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受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以及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影响,以工资为表现形式的居民收入占GDP比重持续多年出现明显下滑。相关数据显示,1990年,我国居民工资性收入占GDP比重为15.8%,2008年,我国居民工资性收入占GDP的比重 为11.24%。居民工资性收入占GDP比重较之于1990年出现了明显的下滑。[1]在居民工资性收入占GDP比重下滑的同时,由于以医疗、养老为表现形式的社会保障体制和教育保障机制仍未建立,居民用于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支出大幅度增加。我国居民前期在收入和支出方面出现的“一减一增”现象,一方面使劳动力的再生产不能正常进行[2];另一方面,从需求角度分析,居民收入水平过低、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缺失,也使消费不能很好地发挥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为了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和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当前要在国民收入分配领域进行深刻变革,大幅度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力度,一方面保证劳动力的正常再生产,另一方面,使居民愿意消费、敢于消费,充分发挥消费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最终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成功转型。
根据供给学派的理论观点,过多的财政支出会加重市场微观主体-企业和个人的税收负担,妨碍市场效率的发挥。根据这一理论要求,当前在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攀升的情况下,为了有效地缓解财政收支矛盾,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当务之急是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一方面大力削减行政性开支;另一方面要加大确保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所必需的公共支出-科技、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为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走出困境的关键在于提高产品质量,为市场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为此,技术改造投入必不可少。为了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财政可以通过贴息的方式对企业技术改造进行补贴。随着企业技术改造投入的不断增加,一方面企业产品技术含量必将得到大幅提高,另一方面技术改造投入所带来的设备更新也会形成新的社会需求,有利于保持宏观经济的持续发展。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国对国有企业改制完成以后,在某种程度上基本实现了微观经济主体-企业的市场化经营。但是这种改革并不彻底,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中国经济参与主体中,还存在一大批垄断型企业,适合我国国有企业特殊股权结构的法人治理模式仍然没有形成,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市场自由竞争,影响了市场运行效率;另一方面我国在生活资料价格市场化改革之后,部分生产要素价格仍没有实行市场化定价,与国际市场价格差距较大。生产要素价格不能实行市场化定价,使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不能充分反映供求变化规律,市场不能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发挥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这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市场经济的运行效率,也与供给学派理论所要求的市场环境明显不符。当前,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要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加快垄断行业的改革步伐,为企业之间自由平等竞争创造良好条件;进一步理顺生产要素价格关系,实现生产要素价格定价的市场化。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市场对于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市场运行效率,政府通过经济手段对于市场的宏观调控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
鉴于此轮全球金融危机与亚洲金融危机存在的诸多差别,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为了确保我国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确保我国金融安全,当前在货币政策选择上,必须注重以下几点:
1.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使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一方面使货币供应充分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要防止由于货币供应过多而导致通货膨胀。针对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负利率现象,当前可通过适当提高存、贷款利率的方式,抑制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与此同时,在宏观经济调控方式上,可以通过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等市场化调控方式,引导市场资金合理、有序流动,有效地控制和管理通胀预期。
2.为了防止投机性获利外资出逃而给中国带来潜在的金融风险,当前应该坚决扎紧资本市场篱笆,推迟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步伐。在人民对外贸易结算试点中,加强监管,防止投机性外资借助人民币贸易结算的方式,撒离中国金融市场。
3.谨慎对待人民币升值,加强投机性外资入境监管。在当前国际特殊的贸易结构和货币体系下,我国巨额的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都不能成为人民币升值的理由。从前期人民币升值的效果来看,受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以及大量外资涌入中国市场影响,人民币正步入“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怪圈。理论上而言,为了有效地解决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巨额贸易顺差问题,当前可以通过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改善贸易结构的方式,来实现贸易收支平衡和我国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不是通过人民币升值的方式来解决贸易收支不平衡问题。
从我国中小企业行业属性来看,目前很多中小企业都属于科技创新型企业,由于科技创新型企业高风险、高回报的经营特征,因此,这些企业的培育、成长,迫切需要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来支持。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国上世纪九十年代纳斯达克市场的快速发展,使美国成为信息技术革命的引导者。目前通过大力发展和规范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市场的方式,扶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是我国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抓住历史机遇、利用后发优势在高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式赶超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