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强刺激”即将开启


116日中午,一则重要的财经新闻通过网络迅速扩散,成为股市第三天大反弹的强劲动力:

 

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财新峰会”上表示,要反思“3%的赤字率红线”和“60%的负债率红线”是不是绝对科学的标准,这些观念的僵化并不利于改革,要在实践中调整。

 

朱光耀还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世界经济有可能陷入新一轮衰退,这需要重视。2015年,是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形势最为严峻和复杂的一年,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增长率低于发达国家,这是第一次,需要特别警惕。

 

可见,朱光耀说的3%赤字率红线和60%负债率红线需要调整,应该是向上突破,而不是向下收缩。

 

这意味着,一轮财政强刺激或将开启。如果你做投资,就必须对此高度关注!

 

3%的赤字率红线,是指一个国家年度财政赤字不能超过当年GDP3%,超过了就意味着赤字率偏高,有风险。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赤字率由2.1%提高到2.3%。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透露,如果扣除以前的财政结余,按照当年口径计算,2015年的预算赤字率实际上是2.7%。这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信息:如果严守3%的“教科书红线”,财政政策可以操作的空间不大。

 

再看政府负债率。按照西方通行的标准,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总和不应该超过GDP60%,如果超过,就有债务偏高的风险。那么中国的情况呢?中央政府负债率是很清晰的,到二季度末是9.91万亿,比一季度末增加了0.36万亿。估计目前的规模是10.3万亿左右,占GDP的比重大约是15.3%,或者再略高一点。

 

地方政府的债务计算,历来存在比较大的争议,也有多个口径。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的“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议案”,设定今年地方政府债务“天花板”为16万亿元人民币。但这没有包括“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和“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经估计,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率是45%。如果属实,加上中央政府15%左右的债务率,中国各级政府的实际债务率刚好达到了60%

 

今年1023日,李克强总理在中央党校做经济形势报告的时候,曾明确指出,要“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就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相对较大的优势,合理运用降准、定向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手段”。

 

总理话音刚落,几个小时之后央行就宣布了新一轮“双降”(降息、降准)。但“好财政政策空间相对较大的优势”怎么体现?

 

当然是突破3%60%的红线!

 

如今的经济形势是:中国痛苦的经济转型期,正好撞上了全球经济通缩。在这样的时候,突破“经济学的教条”无可避免。

 

而且,在现行体制下(中国的投资主体是各级政府、国企),通过财政发力比通过货币政策放水,也许短期效率更高(长期看未必)。

 

可以想见,一轮新的财政强刺激将全面展开:赤字率会有所上升,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会扩大。这是QE吗?当然是。它会带来M2增速的提高吗?当然会。

 

对于股市楼市意味着什么?当然是利好!正因如此,116日下午开盘后,股市开始强劲上涨。本来,在连续上涨两天后,应该调整才对!

 

而且,年底之前央行很有可能还有一次降息。明年一月或者二月,还会有一次降息。到那时,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会达到改革开放以来史无前例的低水平:1%。这远低于1998年到2002年那轮大通缩时期的低点。

 

在低利率和财政强刺激作用下,已经充满泡沫的中国资产价格,会在人民币计价模式下继续膨胀。只不过,按照美元计价方式,背离随时可能发生。

 

但愿在刺激政策加码的同时,改革也能如期加码。否则,新一轮刺激的最终结果,必然是负债率的再度飙升。而中国的整体负债率,已经高到了非常危险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