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树文化


树,文明的关照(代序)     3

第一章  树性中国     10

树是森林的主体,也是文明的孕育者、养育者和庇佑者。从远古有巢氏“构木为巢”,到当代建设“美丽中国”,树以其材,不仅是木材、薪柴,还有食物、药物,以及生态、景观,支撑着人类文明。农业文明兴起后,部分替代了树的食物、药物支撑,工业文明兴起后,部分替代了树的木材、薪柴支撑,但这种替代终究不是完全替代,人类终究离不开“树之材”:树上粮食、树上蔬菜、树上油料、树上药物、树上木材、薪柴。特别是,由“树多人少”到 “人多树少”,树的生态和树的景观功能凸显,美丽中国需要美丽的树。 10

木性中国    10

柴性天下    16

树在舌尖    23

树在园林    30

树在森林    38

树,国情与国策      42

中国树与中国梦      45

第二章  永续树生态 48

燧人氏“钻木取火”,宣告人类掌握了“火技术”。火,是文明之火,也是森林杀手。随着“火技术”蒸蒸日上,一棵棵树木倒下,一片片森林消失,原本是树木的地方,成为耕地、村镇,生长出庄稼,建造出居所。由此,彻底改变了“树多人少”的原始格局,一步步走向“人多树少”的尴尬境地。树少了,不仅由树生产的木材薪柴减少,食物药物减少,树生态与树景观生产也随之减少。流失的水土增加,沙化、荒漠化、盐渍化土地增加,连空气也变得不适宜人的呼气。特别是,在经历工业化之后,人们渴望青山绿水好空气。至此,人们认识到“人进树退”的后果,停止了“人进树退”的步伐,继而转向“人退疏进”,为树让出地盘,森林走进城市。人与树的关系正在由人类征服树向人与树和谐相处相悦转变。     48

中心跃迁       48

阅读链接:寄生的文明       51

火与生态    52

阅读链接:呼吸的竞争       56

碳汇与碳源       58

森林四部曲       61

阅读链接:反腐与生态       65

森林奇迹    68

修复之路    71

森林GDP    75

阅读链接:破坏性建设       79

大美森林    80

第三章  当代树制度 84

自古至今,以致将来,树是人类最永久、最亲密、最可靠的伙伴。在文明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与树的关系具有不同特质。中国文明数千年演化过程,经历了“树多人少”,到“人多树少”,再到“人树和谐”的历史变迁。在这一变迁过程中,关于树的制度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当代中国绿色版图尚是“浅绿色”,“树少、树小、树低能”是基本国情。当代中国树制度就是建构在这一基本国情之上,多举措推进中国绿色版图由“浅绿色”向“深绿色”升级转型,进而实现“树多、树大、树高效”的制度目标。      84

树政逻辑    84

阅读链接:别样的“树经济学”    95

树政之要    97

树木时代    100

阅读链接:盛世兴林    102

小林业与大林业      104

阅读链接:走进大林业       106

植绿造美“三字经”    108

阅读链接:富与美,兼得之      112

由浅及深陕西绿      113

第四章  揭秘树文化 118

树,本来没有文化。因为树与文明的密切关系,人的情感寄托于树,幻化于树,赋树以人文品行,树有了文化品格,便是活灵活现的树文化。文明发展之初,树与人的关系极为紧密,树在生产生活之的作用极为重要,树文化也极其繁盛。不仅生产生活中的物件多是“树产品”,就连语言文字也多是“树制造”。汉字以象形著称,树是汉字的重要部件。成语是汉语的重要特色,树是成语典故的重要内容。中国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受树影响,就连信息技术也有树特色。中国树文化源远流长,她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特色。 118

树文化密码       118

阅读链接:一棵树的思想   121

字海树韵    123

阅读链接:“社”隐藏的秘密   130

树在成语    131

树与信息    136

王者归来    139

神奇迷人陕西树      142

第五章  傲世树名家 148

文化形成和传播自有其规律,树文化也一样。中国树文化的形成于传播,与中国历史上的大家名流分不开,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分不开。黄帝是中华民族的“族首”,黄帝与树的故事,自然对中国树文化影响深远。周秦汉唐决定了中国文化基本走向,发生在周秦汉唐的树故事,自然是中国树故事的重要章节。周代的灵囿,秦汉的上林苑,是中国皇家园林鼻祖,也是中国皇家园林经典,深刻影响着中国园林发展。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化瑰宝,也是中国树文化的点睛之笔。白居易和苏东坡是两个代表人物,他们笔下的树,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树文化特质。   148

黄帝和他的树   148

园林鼻祖周文王      153

秦皇上林苑       156

阅读链接:指鹿为马    159

汉武上林苑       160

阅读链接:五陵原 169

孔子:楷模之树      170

庄子:逍遥之树      173

白居易:园林诗王 178

苏轼:东坡海棠      189

第六章  诗经树经典 195

《诗经》建构了周代跨越600年的“大世界”。这个“大世界”里,有一个独具魅力的“树世界”,璀璨而斑斓。《诗经》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伊甸园,其中的每一棵树,都值得我们用心欣赏,精心呵护。透视《诗经》中与树文化有关的诗歌,我们一起走进了色彩斑斓的“树世界”。《诗经》中的“国风”与《楚辞》中的“离骚”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人们常将两者合称“风骚”,孕“文采斐然”之意。《诗经》中的树文化是中国树文化的源头,也是最高水准。     195

诗经树文化   195

快乐的新郎——《樛木》         196/美丽的新娘——《桃夭》         197/摽梅待嫁——《摽有梅》         197/桑树的爱情道白——《隰桑》        198/桑妹思慕高富帅——《汾沮洳》    199/袅袅桑女晚归图——《十亩之间》        200/销魂桑树林——《桑中》         200/吃桑葚要养桑树——《氓》    201/桑林飞出布谷鸟——《鳲鸠》        203/扶苏树旁俏骂郎——《山有扶苏》        203/白杨树下空欢喜——《东门之杨》        204/杜梨树下流浪者——《杕杜》        205/杜梨树下邀朋友——《有杕之杜》        206/杜梨树下盼夫归——《小雅•杕杜》     207/杜梨树下思贤人——《甘棠》        208/爱情信物数花椒——《东门之枌》        209/生儿育女“一嘟噜”——《椒聊》        210/爱与名节系桑檀——《将仲子》    210/唐棣桃李闹婚嫁——《何彼襛矣》        211/朵朵棠棣并蒂开——《棠棣》        212/逍遥猕猴桃——《隰有苌楚》        214/悲嚎的凌霄花——《苕之华》        214/枣心,古老的孝心——《凯风》    215/依依垂柳无可依——《菀柳》        216/千古君子是梧桐——《湛露》        217/木瓜换美玉——《木瓜》         218/伐木人的酒文化——《伐木》        218/伐檀人的怒吼声——《伐檀》        220/错将黄雀背黑锅——《黄鸟》        222/缘何我不及桃枣——《园有桃》    223/豪车宝树嘉年华——《车邻》        224/树、财富与人生——《山有枢》    225/草木德寿与天齐——《南山有台》        227/梅枣期待守夜人——《墓门》        228/植树,治世之道——《定之方中》        229

第七章  中国树故事 231

中国树文化故事,就像是波澜壮阔的巨幅画卷。作者曾经想写作中国树文化20强,后来发觉是徒劳无益。中国树文化底蕴之丰厚,文化名树之多,可谓汗牛传统、不胜牧举。因此,只有将其分拆,一一论述。本章定名“中国树故事”,分别讲述十种树的文化故事。这十种树,银杏、牡丹、梅、松、柏、竹、茶、桑、漆、槐,无论是文化影响力,还是个性魅力,皆可称之为“国树”、“国树故事”。她们或以花著称,或以叶著称,或以汁著称,或以四季常青著称,或以深邃的人文气质,或人文精神而著称。也算是“中国树文化十强”吧! 231

中国“美”的传奇——牡丹文化    231

引来春风天下暖——梅文化      237

阅读链接:蜡梅      241

美丽中国树代表——银杏文化 242

天下为公著青松——松文化      247

阅读链接:松与衫的纠结   250

阅读链接:涧底松 251

曾经沧海方知柏——柏文化      253

及凌云处尚虚心——竹文化      257

一叶一路一梦想——桑文化      262

阅读链接:扶桑      265

一叶深情水香浓——茶文化      266

阅读链接:茯茶      271

红黑激荡的世界——漆文化      272

槐鼎大梦越千年——槐树文化 276

阅读链接:槐树姊妹    281

第八章  欣赏树之花 282

树上的花,也即木本的花,原本写作“华”。后来,木本、草本植物合用一个“花”字。花,本是草木的生殖器官。生殖是神圣之事,人的生殖器官也就成为神秘的隐私。也许因为如此,树的生殖器官却成为人类审美的重要对象。花和人类的情感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且常与男女之情联系在一起。中国十大名花,按照得票多少分别是:梅花、牡丹、菊花、兰花、月季、杜鹃、山茶、荷花、桂花、水仙。十大名花,各自独树一帜,分别代表中国人文气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十大名花有六大名花是木本花,也即是“树上花”。牡丹、梅花在“中国树故事”一章已作介绍,本章重点介绍13种以欣赏为主的花木文化。 282

贤淑谦逊花皇后——月季文化 282

花中此物似西施——杜鹃文化 287

阅读链接:西施披纱    292

飞雪冷艳赤玉环——山茶文化 293

世上无花敢斗香——桂树文化 297

天遗霓裳试羽衣——玉兰文化 301

阅读链接:优雅的草帽       305

春天去赏妃子睡——海棠文化 306

阅读链接:时尚的树    312

嫣然欲笑百媚生——樱树文化 313

红杏枝头春意闹——杏树文化 318

桃花源里桃花运——桃树文化 322

千树万树梨花开——梨树文化 328

浓浓花香传深情——丁香文化 332

钟鼓楼前官样花——紫薇文化 336

爱情世界小精灵——合欢文化 340

阅读链接:白鸽振翅    342

第九章  品味树之果 344

果,本是含有种子的果实。因为孕育着新的生命,果浓缩了是树的精华,富含植物营养元素,继而成为动物的美食,当然也是人类的美食。因为果孕育着下一代,预示着未来,也成为希望的象征。果的审美意象由此展开。中国是世界果树大国,有世界著名的水果、干果、坚果,堪称世界的百果园。不仅有地道中国产柑橘、梨、桃、李、杏、猕猴桃、山楂、荔枝、枣、柿子、板栗等果中名品,也有苹果、葡萄、石榴、核桃等成功本土化,并深深融入中国文化的外来名品。梨、桃、杏、樱桃“花果齐名”,在“欣赏树之花”一章已作介绍,本章集中介绍以果用为主的11种果树文化。   344

后皇嘉树果中魁——柑橘文化 344

欲将祝福送万家——苹果文化 348

阅读链接:牛顿苹果树       352

葡萄一颗酒一杯——葡萄文化 353

寻觅秦皇千岁果——猕猴桃文化    358

水晶为粒玉为浆——石榴文化 359

红颜未破馋涎落——柿树文化 363

一骑红尘妃子笑——荔枝文化 367

阅读链接:荔枝奴 371

浪漫在枝头舌尖——山楂文化 371

渴饮玉泉饥食枣——枣树文化 374

陋室秘藏脑黄金——核桃文化 378

风韵栗房生紫玉——板栗文化 383

第十章  放眼树枝丫 388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树的花果是人们的最爱。树的叶冠、枝干、根皮,组合起来是一棵树,也是一幅四季变换的生命画卷。因此,也是美术家、园艺家、风景爱好者和林业人的心欢,并可满足了广泛的审美需要。树之叶,充满了灵性机巧,从嫩叶至落叶,叶色赤橙黄绿,叶形千变万化,如折纸,如扇子,如掌状,如心形,如星形,有的浑圆,有的椭圆,有的尖锐,有的钝缓,构成了一个妙趣横生的叶子世界。树之冠,最能反映树木轮廓,或伞状,或塔形,或钟形,或纺锤,或圆筒,有的开张、舒展、蓬松,有的高耸、紧凑,富有情调的树冠彰显了树的形态美。树之枝,像是树的臂膀,扛起树的叶冠,或粗壮或纤细,或屈曲回旋,或混杂交错。树之干,或直插云霄,或匍匐逶迤,或独木成林。树之皮,包裹树干,斑驳陆离,从幼年至老年,由薄到厚,由光洁至粗糙,或黯淡晦涩,或熠熠生辉,换发丰富联想。树之根,多埋于地下,一旦出土,也有重要文化价值。本章介绍16种树文化。    388

大树底下好乘凉——榕树文化 388

悲喜交织凤凰木——梧桐文化 392

阅读链接:“桐”字号树     396

梓兄楸弟材貌全——梓楸文化 397

阅读链接:名树传神多有楸      400

杨兄柳妹竟风流——杨柳文化 401

橘红灯笼高高挂——栾树文化 407

天生一幅剪纸画——椿树文化 408

沧桑男人的情怀——榆树文化 411

绵柔刚毅女将军——女贞文化 412

追忆过往的荣光——皂荚文化 413

优雅的驱虫天使——楝树文化 415

留得清香满人间——樟树文化 417

观音散播红豆杉——紫衫文化 419

逍遥的森林大咖——橡树文化 421

优雅的森林画师——桦树文化 424

霜叶红于二月花——红叶文化 427

阅读链接:血色舞者    432

主要参考资料        434

后记一    436

后记二    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