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沉思实录》40


235.【苗实:请问人生何求】人生何求,网友融裕刘玉蓉说,做自己最爱的人,做自己最喜欢的事,这就够了。要我苗实讲,做理想中的自己,做理想中的事情,这就对了。更进一步讲,在漫漫人生中,如果你能够,酝酿理想,确立理想,成就理想,就可以做理想中的自己,做理想中的事情。就我本人而言,前半生就是这么一个真实经历。在天真烂漫的阶段,根本就不懂什么是理想,过了这个阶段,如果说酝酿理想,用了至少5年。那么确立理想,就用了至少8年。成就理想,就用了10年以上。而且,无论是酝酿理想,还是确立理想,都没有后来的成就理想艰难。毕竟,很多人很多人,同样酝酿理想,同样确立理想。但是,没有能够成就理想。古人云,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什么意思呢,做学问的人很多,成功的人却极少。言下之意,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非常不容易。当然,没有能够成就理想,不一定是能力的问题,还要具备某些外在的条件,或者还包括自身的运气。没有条件,没有运气,理想也会泡汤。所以,一个人成就了理想,要常谦卑,要多感恩,千万不能贪天之功,以为自己能耐多大。本质上讲,做理想中的自己就是做自己最爱的人,做理想中的事情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一生一世,这就够了。即便有诸多遗憾,还不是那么圆满,但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需要提醒的是,成就理想,有初级阶段,有中级阶段,有高级阶段,而过了初级中级之后,可以休息一段时间,再根据实际情况可否,如果允许,可以去完成高级阶段。否则,还可以放弃。

236.【苗实:跟随周国平思考】周国平指出,在我看来,凡有志于探究人生真理的人,首要的功夫便是沉默,在沉默中面对他灵魂中真正属于他自己的重大问题,到他有了足够的孕育并因此感到不堪其重负时,一切语言之门便向他打开了,这时他不但理解了有限的言词,而且理解了言词背后沉默着的无限的存在。我苗实认为,创作需要先前长期的积累,而长期积累就是沉默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做基础,创作才能更有力量,更有内涵,更有韵味。周国平指出,一个人只是为谋生或赚钱而从事的活动都属于劳作,而他出于真兴趣和真性情从事的活动则都属于创造,劳作仅能带来外在的利益,唯创造才能获得心灵的快乐,但外在的利益是一种很实在的诱惑,往往诱使人们无休止地劳作,竟至于一辈子体会不到创造的乐趣。我苗实认为,真兴趣,真性情,做学问,可以有。但是,离不开优越的家庭基础。当然,中国的话,在体制内做学问,是给政府打工,等同于铁饭碗。周国平指出,哲学家思考人生的真理,可是倘若离群索居,看不见人间万象,就只能是一无所思。即使柏拉图,也不能直接看见理念。抽象的思想需要具体的触媒,神圣的信仰需要世俗的契机。每个人必然受所处环境和自身经历的限制,而那限制我们的同时也成为依托。只要认真对待,就能借之领悟比环境和经历广阔得多的真理。我苗实认为,无论是静的环境,还是动的环境,都对创作有贡献,静以专心致志积累知识,动以融会贯通传播知识。周国平指出,知识分子的职责是守护人类的基本精神价值,努力使社会朝健康的方向发展。如果我们把屈原用作剖析中国知识分子基因的标本,要反省的也许是儒道传统的缺点,无论儒家以忠君为内核的爱国主义,还是道家靠逍遥求解脱的浪漫主义,都是知识分子独立品格的反面。我苗实认为,知识分子,拥有良知,坚守真善美,批判假恶丑,净化社会,改进社会。所以,一个社会,要珍惜知识分子,要爱护知识分子,不能糟蹋知识分子,不能侮辱知识分子。周国平指出,嫉妒之发生与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成反比,我们容易嫉妒眼前的人,但不会嫉妒古人或遥远的陌生人,渴望往上爬的小职员不嫉妒某个美国人登上总统宝座,对同事晋升科长却耿耿于怀了,财迷不嫉妒亿万富翁,见邻居发小财却寝食不安了,爱出风头的作家不嫉妒曹雪芹和莎士比亚,因他的朋友一举成名却愤愤不平了。我苗实认为,这个说法,有道理。毕竟,人人皆有争强好胜之心和互相攀比之心。周国平指出,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一个成功人士,我自小比较自卑,没有出人头地的野心,今天所获得的这些外在的东西,所谓名声之类,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如果这算是成功,那么,我能得到它们,也许正是因为我没有把它们太当一回事,至少没有当作自己的目标。我苗实认为,野心,可以有一点,而且,需要藏起来,待到接近于实现的时候,再展示给众人。周国平指出,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朋友,在所有朋友中,不能缺了最重要的一个,那就是自己。做自己的朋友,就是要以理性的态度关爱自己。理性的关爱,这正是友谊的特征,有的人不爱自己,一味自怨,仿佛自己的仇人。有的人爱自己而没有理性,一味自恋,俨然自己的情人。在这两种场合,都做不成自己的朋友我苗实认为,做自己的朋友,至关重要。毕竟,自己最了解自己,包括优缺点,强弱项,理想抱负,内外条件,等等。所以,在我看来,不仅仅是朋友而且是高级顾问。
237.【苗实:读《晋书》一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什么意思呢,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他安于贫困的现状,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快乐,精神专一地沉迷于学业之中,不谋求家业,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虽然家中没有一斗粮食的储蓄,内心还是安适愉快。他的妻子为这件事感到忧心,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他的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大多嘲笑他,王欢却更加坚守他的志向,终于成为一位博学的人。我苗实认为,人不可无志,只有坚守志向,专心学习,终能成功。现在,经济社会条件已经有所改善,只要学有所成,总可以为社会做贡献。当然,家庭状况也可随之改善。也就是说,知识分子,只要不过于固执死板,笔杆子就是铁饭碗,基本生活不成问题。而且,还可以过上中产阶级的优厚生活。朱买臣,西汉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家境贫苦而读书不懈,其妻嫌其贫穷落魄,离他改嫁。后朱买臣为会稽太守时,曾归故乡,路上见前妻和后夫,接至官署住,给食一月,前妻不久惭而自缢。
238.【苗实:读《贞观政要》二则】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往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什么意思呢,贞观二年,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非常需要学习与求问,我过去因为许多凶敌没有平定,东征西讨,亲自参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近来,到处安静(没有纷乱),人在殿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就)命令别人读给我听。做国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书里。古人说,不学习,一无所知,处理事情只有烦恼。不只是说说,回想年轻时的处事行为,很是觉得不对。我苗实认为,小学小进步,大学大进步,不学不进步。这里的学,包括对书本的学习思考,对现实的观察体会。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个道理。贞观十八年,太宗谓侍臣曰,夫人臣之对帝王,多承意顺旨,甘言取客。朕今欲闻己过,卿等皆可直言。散骑常侍刘洎对曰,陛下每与公卿论事,及有上书者,以其不称旨,或面加诘难,无不惭退,恐非诱进直言之道。太宗曰,朕亦悔有此问难,当即改之。什么意思呢,贞观十八年,唐太宗对侍臣说,臣子对帝王常常只顺从他的旨意,用好听的话来博得他的欢心。但现在我要听听自己的过失,你们尽管坦率地指出来吧。散骑常侍刘洎说,陛下每次和大臣们共商国事,或看奏疏,如果发现他们的意见不合己意,就面露责备的神情,结果提意见的大臣无不面带惭色退朝。臣认为,这样恐怕不是鼓励大臣们提意见的态度。唐太宗说,对此,我也很后悔,从现在起我要改掉这个毛病。我苗实认为,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反思自己的过错,并加以改正。如果不能做到闻过则喜,至少事后知道错在何处,吸取教训,以后不再重犯。
239.【苗实:读郑州范强微博十则】第一则,宋太宗御用琴师朱文济品性高贵淡泊名利,太宗通晓音律,改七弦琴为九弦。文济反对,太宗说,古琴五弦,文王武王增到七弦,今有何不可。文济曰,五弦尚有不足,增加两弦有其道理,再增两弦纯属多余。皇上不悦,令文济弹奏,答曰不会,皇上愈加愤怒,不得已,奏《风入松》一曲,只用琴中七弦。我苗实认为,御用人士,能够如此,实属难能可贵。不信,看今之经济学界,便知。第二则,吕蒙正幼年双亲不和,日日口舌相争,父亲将他和母亲一道逐出家门,栖居洛阳龙门山石窑之中,穴居九年,中了状元步入仕途后才带母亲重归父家,恢复名分。吕当年在龙门山下见到卖瓜小摊,想吃却身无分文,便拾了一枚别人丢弃的馊瓜解馋,吕做了宰相后在原地建了一座亭子,取名饐瓜亭,以示不忘辛酸滋味。我苗实认为,寒门出将相,多知百姓疾苦,可以出好政策,利国利民。第三则,欧阳修的妹妹嫁给张某,把张某前妻的女儿抚养成人,论关系此女也算是欧阳修的外甥女。她轻薄浪漫,出嫁后与人私通,奸情败露被官府拘审,威逼利诱之下竟然胡说自己曾和欧阳修乱伦,这是一个由政治仇家锻炼而成的丑闻,杀伤力非一般绯闻可比,欧阳修被搞得声名狼藉。皇上不信,但还是借故把他外放滁州。我苗实认为,政治风险大,不要有权有势,做个平民,小家小户,恬淡生活即可。第四则,范仲淹家与宰相富弼家有通家之好,范的儿子范纯佑少年聪慧,常和富弼的孩子们一起游玩。富弼去世下葬之时,随葬的锡器很多,引起众人围观。纯佑举起一件锡器对众人说,这是锡器,你们别当成白金白银啊。富家子弟不快,以为是鄙薄之语。纯佑后来解释,别想歪了,我是害怕有人盗发坟茔,富家由衷感佩。我苗实认为,小子,能有如此识见,确实聪慧。为人 
,识见非同小可,有无天地之差。第五则,欧阳修对晏殊执弟子礼。当年中进士,晏是考官。做谏官,又是晏的提名推荐,后者对前者有知遇之恩。但两人终因性格不合政见不同而相互厌弃,文人相轻,寓贬于褒。晏殊观韩愈画像时突然扯到欧阳修,他们相貌文章何其相似,我可没说人品啊。欧阳修对人评论晏殊,词最佳,诗次之,文又次,皆在人品之上。我苗实认为,文人相轻,古已有之,于今尤烈。各位朋友,自己体会。第六则,宋代清官林积,当年进京赶考,途经蔡州投宿客栈,睡在床上感觉褥下有物,揭开一看竟是装有上百珍珠的布囊,他询问店主后声称前夜下榻者乃自己故友,故友再来时务必嘱其到京城某处寻找自己。果然遗失珍珠的商人循迹追来,林当着地方官员如数送还珍珠,商人愿以一半酬谢,林颗粒不受,后殿试及第金榜题名。我苗实认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仅要说到,而且要做到。第七则,寇准主政陕州时曾与隐士魏野同游某寺,各有题咏。过了一段时间两人故地重游,看到墙壁上寇准所书诗篇用薄如蝉翼的碧纱精心笼罩,魏野所书诗篇则裸露在外,满是灰尘。有从行女子见状赶紧以衣袖拂之,魏野看惯世态炎凉,即兴作诗云,世情冷暖有分别,何必区区较异同,但得常将红袖拂,也应胜似碧纱笼。我苗实认为,权力社会,高下有别,不足为怪。不过,谁家能永远拥有权力,没有。沉沉浮浮,过眼云烟。第八则,张友正乃北宋宰相张士逊之子,标准官二代却终身不愿做官,也从不过问家事,常年躲在小阁楼里练习书法,卖掉别墅,全部用来买纸习书。有段时间专门搬到染坊附近居住,为的是不必花钱可以在待染的素绢上练字,三十年临池不辍,遂有大成。宋神宗赞其草书为本朝第一,米芾则评其楷书如宫女插花,别有韵致。我苗实认为,大丈夫,志当存高远,还要矢志不渝,才能有所作为。第九则,欧阳修为已故名臣王旦撰写墓志铭,宗师级人物亲自为文。王旦之子感激不尽,送上了丰厚的润笔,纯金盘子和纯金酒壶,价值和实用价值高度统一。欧公不受,开玩笑说,我缺少执壶的和端盘子的啊。王家立即为欧公买了两个侍妾送上门来,欧公赶紧表白,纯属戏言呐。王家不知欧公家教甚严,夫人岂能容忍?我苗实认为,这是权势之家的交易,毕竟不同小家小户。不过,欧阳修,高雅之士也。第十则,宋仁宗与后宫嫔妃一起观看广州来的一批珍珠,张贵妃爱不释手,皇上就赏给了她,众嫔妃纷纷争宠,求皇上赏赐,内侍只好到市场采购,珍珠价格顿时大涨。一日皇上又邀集嫔妃观赏牡丹,见张贵妃头上珍珠首饰,以袖掩面,说,满头惨白,懂不懂忌讳。贵妃惭愧赶紧摘除,从此宫内不带珍珠,市场珠价应声大跌。我苗实认为,中国之社会,在今天还是如此,官家之消费,风向标也。
240.【苗实:再读郑州范强微博十则】第一则,欧阳修是北宋公认的文坛宗师,唐宋八大家宋代占六家,除他之外的其他五家,都出自他的门下。到了晚年,他亲自整理修订平生所作数百篇文稿,反复推敲十分用功,夫人心疼,劝他适可而止,何必如此辛苦啊,难道还像小时候害怕老师责怪吗,欧阳修笑答,不怕先生责怪,只怕后生嘲笑。我苗实认为,为文严谨认真,这种精神很好。确实,文章千秋事,马虎不得。第二则,陈尧咨家有匹天性暴烈的恶马,难于驾驭,时常伤人。一天早晨老父进入马厩不见它的踪影,马夫说是陈尧咨卖给了一位商人。老父教训儿子说,你贵为朝廷重臣,左右随从都制伏不了它,商人有啥本事驾驭,你这不是嫁祸于人吗,下令把马牵了回来,钱也退还给了商人。老父交代马夫,恶马养在府中,直到老死为止。我苗实认为,这样的父亲,这样的为人,相当不错,值得学习。第三则,能臣沈文通在皇上面前很会来事,李将军家用金粉装饰器物,违反当时反腐倡廉有关规定,英宗很是恼火,下令严办。沈文通拦下,报告皇上,陛下刚刚继承仁宗基业,李将军是仁宗的舅舅,百姓会怎么看。英宗后悔,交给沈文通搞定。他坐堂问案,问李家工匠,你到底用的是金还是铜啊,对方心领神会,配合结案。我苗实认为,事情,需要一分为二,千万不要搞一刀切。第四则,宋代官员孙甫清正廉洁,拒绝雅贿的故事脍炙人口。有客来访,送上一方价值不菲的砚台。孙甫问,有何奇异之处?客人介绍,砚台以石质温润为贵,这只石砚只要对它呵口气即可出水。孙甫调笑说,全天不停对它呵气最多只能得一担水,依现在的水价也值不了三文钱,要它有什么用处。客人赧然无语,只好带走。我苗实认为,清正廉洁,如此甚好。第五则,早年张齐贤偶见仆人偷银器藏于怀中,假装不知。后来他三任宰相,不少佣仆都被推荐为官员。这位仆人忍不住说,我跟随您时间最长,新人都被你提拔了,为啥把我忘了。张说,那我只好直言相告,你当年自盗银器我30年不曾提起,但身为宰相我怎么能给国家推荐小偷呢。张给了仆人一大笔钱,请他自谋生路去了。我苗实认为,身为宰相,严以用人,利国利民。第六则,吴桂贤,巩县人,咸阳纱厂女工。幼年家贫姊妹9人,食不果腹,虚报年龄始得就业。文革中以劳模身份步入政坛,不足40岁被指定为国务院副总理,和陈永贵被视为工人农民参与国家管制的标签人物,自觉政治智慧不敷履职之需,曾找周恩来试探请辞。周答曰主席钦点还得找老人家做主,她伸伸舌头作罢,文革结束坦然回归民间。我苗实认为,为人,能知不足,实属可贵,多少人,做不到。第七则,宋太祖兴科举,宋白主持考试,暗中受贿舞弊,怕录取榜单公布时引发轩然大波,就心生诡计,把拟好的名单报给皇上审定,借重最高权威压制言论。皇上不傻,生气地说,请你主事,你当敢于负责,为何向我报告,我凭啥知道可否,你公布后若引起公众不满,就砍你脑袋向天下谢罪。宋白怕了,赶紧回去修订榜单。我苗实认为,上面的人,也要懂事。不然,就容易出现被蒙蔽的事情。第八则,武将张亢性情粗狂豪放,却是文官出身,宋真宗朝进士及第。年轻时喜交游好聚饮,不以读书为意,向朋友借了几本书无暇细读,晚间睡觉权作枕头,殿试前夜醉酒归家枕书而眠,突然醒来再无睡意,脑袋下面抽出一册灯下披阅,内容入脑入心。第二天考试皇上亲自命题,竟出自他夜读《尚书》片段,结果一挥成名。我苗实认为,如此凑巧,确否?第九则,胡耀邦任总书记时曾参访佛教圣地五台山,山西干部接驾尚心中忐忑,党内不得信奉宗教,民众素有礼佛传统,领袖人物佛堂之上作何表现,无人预知脚本。却说胡总神清气爽走进大雄宝殿,抱拳为礼,朗声曰,信仰不同,相互尊重,团结合作,惠济苍生。四言偈语既为宗教政策精髓,又展示胡总本人坦诚机趣,地方干部无不佩服。我苗实认为,普度众生也罢,为人民服务也罢,皆是大善事。第十则,宋初公主婚嫁沿袭唐朝荒唐旧制,公主血统高贵,成婚后驸马在家辈分升级,小两口和父母同辈,不必有拜见问候礼节。宋英宗即位,认为这种规矩有悖人伦,颁诏书规定公主到夫家行舅姑(公婆)之礼。到宋神宗时,多数公主大婚普遍落实了新规,她们循规蹈矩相夫教子,温柔娴淑,与唐朝那些泼妇公主有霄壤之别。我苗实认为,执政者,多出良策,百姓才能安居乐业,而要出良策,必推行宪政。费孝通指出,在顺命的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想过一个保障自己权利的制度,一定要等暴君充分暴露了他的苛政,才兴兵把他赶跑,赶跑了一个,不久又来了一个,以暴易暴,循环不已。在英国却不是这样,他们想出了一个人为的办法,就是宪政,使君王不论他本性怎样,没有实行苛政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