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去库存,怎么去?
经常回到老家,粤东农村。在狭窄的乡道两边,有很多漂亮的自家别墅,有的甚至有个篮球场的院子,但多数都上了锁,甚至个别建成以后,就没有人入住过。我母亲说,这不过是很多有钱人建个纪念的。还有更多的新房在农村的土地上拔地而起,但更多的人为了孩子其实都是去附近的县城租房居住。
还有很多的人在攒钱,心里筹划着在农村盖一栋自己的别墅。多少钱?二三十万就可以盖一栋三层的小别墅。而二三十万元的越来越贬值的资产,租不出去,抵押不了,也卖不出去,却牢牢地捆住了农民的手脚和自由,制度安排下不能自由变现,情感心理上也舍不得放弃,所以在城市赚了一点钱,还是抠巴抠巴地拿回农村盖一年里大部分时间给老鼠住的房子,自己却在城市住老鼠窝,连老人孩子都无法接到城市来居住,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背井离乡,妻离子散”群体!
在农村,很多人还在为一碗饭而发愁,这里没有更好的谋生之路,为啥把大半辈子的积蓄和原始资本投资在这里?因为观念。勤劳不能致富,智慧才能致富;主动收入不能让我们自由,被动收入才能让我们自由。流动产生财富,交易创造价值。我们很多人头脑里都残存着“生产才创造财富”的陈旧观念,这也是“重农抑商”的传统农业社会!我们应该及时彻底地清除这个“农药残留”,树立“商业、交易比生产更伟大”的理念!
不能一味地责备农民,其实最近出台了房地产去库存化的政策,美其名曰:鼓励农民进城。 也不过是忽悠大家为他人的失误负责。 三四线城市房产过剩,大量的睡城,主要是因为前几年控制大城市人口,限购限贷。把大量的开发商赶去了边缘区开发市场上没人要的房子。市场经济的秘密就在于每个企业或者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企业投资失败,就必须破产!个人投资失败,就必须失去财富。这就是公平正义!在错误的地方盖房子的房地产商,为什么就不能破产呢?有了瑕疵的工业品,工厂的处理就是废品,错误的房子就一定要卖掉?不能拆除?就因为它贵?波音飞机贵不贵?产品有了问题,难道也要坚持飞上天?
客家人的名言:宁丢祖宗田,不丢祖宗言。客家人自古就是不断的迁徙,到了现代反而舍不得那贫瘠的土地。为什么不住,也要在自己的老家建一座房子?因为观念。这座房子证明我在外面过得很好,就像是身上背着的LV包。这盖房子的二三十万元,完全可以在自己落脚的城市买到小小的一间屋或做为首付为自己做大资产。
现代人,要学习潮汕人,四海为家。有文化的年轻人,要学习浙商,天下都是生意。从脑壳里把在农村置业的库存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