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停牌宝能系应未雨绸缪


 万科今天突然停牌,据报道主要是针对宝能系大规模增持行为,基于宝能系杠杆举牌,笔者认为为了避免临时被动应对,宝能系必须未雨绸缪,储备足够应对措施,否则会较麻烦。

     近段时间 中国股市明星股非万科莫属,在门外野蛮人疯狂扫货举牌下,万科股价青云直上,连拉涨停,持股位置已经超过第一大股东华润集团,也遭到万科掌门人炮轰。王石对“宝能系”提出诸多质疑,并明确表态“不欢迎”,最重要的理由在于,“‘宝能系’信用不够,会毁掉万科”。并表示。“谁是万科的第一大股东,万科是应该去引导的,不应该不闻不问。”
 

   11月27日至12月4日钜盛华通过7个资管计划买入5.49亿股万科A,在深交所要求下,钜盛华表示,此次收购资金总额为96.52亿元,均通过资产管理计划实施,所有资管计划均采取分级的方式。  据信息披露,在7个资管计划中,钜盛华为资管计划的进取级/劣后级/普通级的委托人,其中有5个资管计划的存续期均为2年,另外2个为3年,在资管计划存续期内所持万科A股的表决权归钜盛华。上述计划约定管理人参照钜盛华的投资建议出具投资指令,另外上述计划均将计划份额净值0.8元设置为平仓线,资产管理计划份额净值低于或等于平仓线时,钜盛华需按照管理人要求及时追加保障金。截至12月4日,钜盛华和一致行动人前海人寿合计持有万科总股本的20.008%,平均持股成本虽然不是很清楚,但估计在19.3元左右。

    但宝能系并没有收手, 港交所数据显示,钜盛华12月10日在场内买入万科A股1.91亿股,每股均价19.33元,涉及资金36.92亿元;12月11日再次场内买入万科A股7864万股,每股均价19.728元,涉及资金15.51亿元。两天合计增持52.43亿元。经过这两天的增持后,钜盛华及前海人寿合计持有万科24.81亿股,占万科总股本的22.45%。成为第一大股东。

   宝能系野蛮增持遭遇管理层阻击,今天万科高层拜访了华润集团,并临时停牌,万科发布公告称,因正在筹划股份发行用于重大资产重组及收购资产,午后AH股临时停牌,有报道直指万科向四家央企定向增发股份。

 实际上这就是一种市场针对反向收购的毒丸计划,有人士认为,2014年,郁亮就已经发出了野蛮人在门口的呼吁。财务专家出身的他,不可能对于“股权摊薄反收购措施”没有准备,一旦万科实施定向增发,而且增发规模很大的话,对宝能系将构成致命打击。因为现在定向增发价格定价随意性很大,如果万科有意阻击宝能系的话,增发价格肯定是能够选取的最低价,而且规模会足够大,达到宝能系持股远离第一大股东位置。

   宝能系增持万科估计耗资400亿元,每经新闻认为其财报显示,截至10月末公司年内营收仅为4.2亿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5.76亿元。这意味着仅11日一天买入万科所动用的资金,就可以让钜盛华“家底”耗尽。

    所以宝能系动用了多种杠杆方式融资增持,钜盛华运用了融资融券、收益互换、股权质押和资管计划等4种杠杆手段。这为以后宝能系资本运作带来巨大隐患,一旦股价跌破止损线,而宝能系不能提供足量保证金的话,就面临资管被强制清仓的命运。

 万科既然开始阻击宝能系野蛮增持行为,一定会千方百计压低价格和加大增发规模,最大程度稀释股价,让股价出现最大程度回落,逼迫宝能系无法应对。到时候宝能系资金将遭遇严峻考验。

  宝能系持股已经远超5%,一旦面临清仓,后果不敢设想,《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在上市公司收购中,收购人持有的被收购公司的股份,在收购完成后12个月内不得转让”。据《证券法》四十七条规定,上市公司持有上市公司股份5%以上的股东,将持有股票在买入后六个月内卖出,所得收益归该公司所有早几年南宁糖业就起诉一家QFII基金所要短线买卖收益,虽然得以庭外和解,但QFII支付了天量费用,如果出现这样的局面,宝能系可以说是灭顶之灾。

  就地产板块走势而言,美联署加息是一个巨大利空,万科之所以暴涨,就在于宝能系强势增持和市场某些资金趁机打劫,市场资金可以规避风险,但宝能系只能硬撑,靠什么硬撑,那就是强大现金流,而上文提到宝能现金流并不丰裕。而且万科是一家两融标的股,一旦市场看出风向不对,不排除有人融券做空,市场抛压就会顺势大增,股价下挫也就难以避免,那么宝能系将更加难以应对,提前储备应对措施已经成为宝能系当务之急。

  保险资金投资二级市场典范制作是巴菲特,但巴菲特并不使用杠杆,宝能系大范围使用较高杠杆风险不容小视,何况还将遭遇上市公司不留情面阻击,其后面央企能力惊人,鹿死谁手现在不好判断,只能静观其变。但有一方已经获利离场,那就是外资可能是最大受益者,正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