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9.【苗实:世道虽艰但不气馁】在网络上,有好几百万人支持理解我,有好几十万人对我冷嘲热讽,有好几万人在攻击辱骂我。为什么支持理解,除了专业认同,思想共鸣至关重要,等等。为什么冷嘲热讽,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不同,或者说知识结构不同,或者理想追求不同,等等。为什么攻击辱骂,极有可能,我被认为是言行极端的人,不可理喻。当然,支持理解不代表我一定都对,攻击辱骂不代表我一定都错。更进一步讲,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社会,有合作,有分歧,有摩擦,有矛盾,出现各种情况,也不足为奇。况且一个思想人物的出现,尤其是在社会科学领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就不可能异口同声,就不可能都支持或都反对,就不可能存在共识。在这种客观情况下,不仅仅冷嘲热讽者或攻击辱骂者需要一颗包容心,而且被冷嘲热讽者或被攻击辱骂者也需要一颗包容心,在同一片蓝天下,在同一个世界里,谦卑忍让,学习借鉴,在交流中增进信任,共同发展。所以,不论是个人,家庭,企业,组织,还是国家之间,都应该在自强不息的同时,保持厚德载物。
300.【苗实:不等不靠不抢】第一个,不等,就是不等天,不等地,不等人,属于当下应该做的,就马上做。而且,必须下苦功夫,坚持不懈,力争做好。譬如,应该做学问,就做好学问。应该讲课挣钱,就讲好课多挣钱。不论干什么,踏踏实实,认认真真,每一天都要有收获,不能虚度。第二个,不靠,不靠父母,不靠师长,不靠朋友,属于自己的事情,一定独立办好。这里的靠,不是说,没有一点帮衬,而是最大化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一件属于自己的事情完成过程中,至少百分之七八十是自己的努力,不是主要靠别人。也就是说,帮衬完全可以理解,有时候非常必要。但是,个人的贡献是决定性的,不可替代。譬如,求学,父母提供学费,或者老师讲授,就是帮衬,而考出好成绩,就主要是自己的努力。第三,不抢,就是不抢事业,不抢饭碗,不抢功劳,属于别人的事业,自己不抢,只是用尽心力,做好属于自己的事业。而且,自己的这个事业与众不同,自始至终与众不同。当然,自己干好,乃至干成这个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之事业,不用抢,饭碗和功劳自然属于自己,别人也抢不去。譬如,作务猕猴桃,就是与众不同的事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五六年小收获,十几年大收获。只要自己不断努力,一门心思用在猕猴桃上面,就不会有大的闪失。当然,种植猕猴桃也是机遇。这里面不只是肯吃苦,还有市场销路和深加工的问题。
301.【苗实:我的研究我做主】最近,搞了个《人生沉思实录》加长版,有许多网友表示很满意。但是,有个网友,好像特别警惕。他说,别整那没用的,来点实际的干货让大家看看。这年头沽名钓誉的人多,脚踏实地的人少,别把你那半通不通的儒学嫁接到经济学上,只能让人笑话。一个人过于着急突出自己或自己的所谓成果,让别人跟着自己走,是纯粹的宗教思维,不是别有用心,就是孤芳自赏。社会浮躁,衍生一大批想开门立宗的人。对这些人,大家一定要睁大眼睛,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不盲从,穿着衣服的猴子仍然是猴子,在台上闹得再欢,也变不成人。第一,我苗实砸过铁饭碗,现在当然不是铁饭碗,没有花过老百姓的一分纳税钱,属于独立研究。说点真话,自己开心就好。第二,我苗实从来没想过评职称当教授,喜欢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爱怎么研究,就怎么研究,自己开心就好。第三,我苗实也不想得什么大奖,譬如诺贝尔奖,就是闭门读个书,出门讲个课,养家糊口而已。说到底,自己开心就好。第四,网络创作六年多,见过不少诸如此类的所谓热心网友,什么事都管,貌似自己掌握着真理一样,有人说这是键盘侠,也许是吧。林子这么大,什么鸟都有,不足为奇。第五,需要说明的是,一个,经济学家群体中,研究人生也就是人性的多了,不只是我苗实。另一个,学者苗实的经济文章很多,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去看。
302.【苗实:风格由缘定】学术研究有三大块,第一是理论研究,第二是政策研究,第三是普及研究。理论研究就是前提假定,给出变量,推理论证,数据检验。物理学是如此,经济学也是如此。政策研究,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目的就是解决现实问题,改善人民生活。普及研究,就是传播解释理论或政策,尽量做到通俗易懂,让社会大众能够理解并接受。所以,理论研究的服务对象是专业研究人员,政策研究的服务对象是各级政府官员,普及研究的服务对象是普通老百姓。在这种客观情况下,理论研究有理论研究的风格,政策研究有政策研究的风格,普及研究有普及研究的风格,三者是不一样的。而且,三者各有价值,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现在,我想大家应该明白,风格由缘定,具体是什么意思了。还有,今天早上,网友funnyhelen说,为什么要给供给和需求这两个基本经济名词加上个"侧"字,供给侧,从来没听说过,又一个时髦词汇诞生了。我苗实解释道,说白了,凯恩斯经济学无能为力的时候,供给侧改革就出来了。其实,是新名词,而里面装的还是老内容。funnyhelen继续问道,这个意思能理解,就是为什么要加个侧字。我苗实回答道,无非就是强调政策走向的变化,甚至转向罢了。另外,有不同看法,可以继续探讨。况且,新名词,存在各种认识,很正常。
303.【苗实:或许我还是个教育家】多年在校学习和闭门研究,我学会了观察分析领悟,无论是观察分析领悟中国经济,还是观察分析领悟社会人生。可以说,通过近六年多网络创作,我这两方面的文字已经不少。有人会问,您为什么不计报酬,坚持网络创作。我说,其实就是想做成一件事。什么事,让千千万万社会大众,通过阅读我的著述,学会观察分析领悟中国经济或社会人生,然后懂得怎样适应中国经济或社会人生,从而有利于做好工作或过好生活。换句话说,我就是想把自己多年学习研究,从而掌握到的这个观察分析领悟的本领,传授给千千万万社会大众,而他们学会以后,再传授给更多的人。那么,在这一点上,我说自己或许还是个教育家。当然,像我一样的布道者,也同样或许是个教育家。听说,教育家可分为从事广义教育活动的"广义的教育家"和从事学校教育的"狭义的教育家"。这样的话,我极有可能是从事广义教育活动的"广义的教育家",而不是从事学校教育的"狭义的教育家"。有人会说,您那个学问很简单,我们都知道。我回答说,你们是专业研究人员,当然明白。但是,社会大众陌生啊,需要有人免费传授。而且,大道至简,越是简单的学问,他们越容易学会并运用,因材施教,就是如此。还有人会说,您一个书生,做好自己,就行了,没有必要花费心力,去影响那么多人。我回答说,自己是个书生不假。但是,还是个具有浓厚家国情怀的书生。再一个,作为佛教徒,普度众生,责无旁贷。当然,过去这六年多,我虽然不断在努力,但是做得还不够好。在未来的日子里,争取做得更好,一定可以,花开满枝,硕果累累。
304.【苗实:网络点击与学习研究】近六年多来,随着网络创作的不断推进,有一个重要选择摆在面前。什么选择,就是网络点击与学习研究之间的选择。也就是说,发的文章多了,网络点击多了,阅读文献就少了,学习研究就少了。或者,阅读文献多了,学习研究多了,发的文章就少了,网络点击就少了。本质上,是学习研究与知名度(也就是金钱)之间的选择。可以说,通过长期的思想斗争,我宁愿多一些学习研究少一点知名度(也就是金钱),也不愿意多一些知名度(也就是金钱)少一点学习研究。毕竟,自己的本色是学者,学习研究是基石。至于金钱,作为真正的读书人,应该看轻看淡,丰衣足食即可,过多则无益。譬如,这一次,在草根网发文章,本来,可以发到500多篇文章。与此同时,网络点击可以达到500多万,全网排名至少可以达到前20位。但是,需要200多天,大约7个月时间。这样的话,时间成本相当大。毕竟,自己学习研究是根本,不可能疏忽。鉴于此,反复斟酌,痛下决心,把文章压缩到300多篇。这样的话,网络点击就要减少300多万,全网排名至多可以达到前40位。但是,学习研究的时间就增加了不少。通过上面这个例子说明,要做一个真正的好学者,一个知识渊博或学养深厚的学者,就必须自觉减少上网时间,或者尽量摆脱对知名度(也就是金钱)的迷恋,真真切切静下心,多学习研究,多读书思考,多熟悉文献,力求做出真正有分量的研究。一方面确立学术地位乃至影响,一方面胸有成竹以出好谋划良策。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先生发微博称,任何事情坚持十年以上,在人群中搞出稀缺性,终归有好的回报。以自己为例,搞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20年,在国内外有了学术地位。写博客10年,出版了10本学术日记,好像别人没有过。股市折腾20多年,实现了财务自由,可以过不差钱的生活。曾经说过做人做事要有3个I,即interest,insight,insistence。
305.【苗实:当下这形势要注意】马光远说,供给侧,供给侧,供给侧,可怜的中国经济学界,只剩下这点出息了,现在到处都讲供给侧,人人都谈供给侧,除了玩文字游戏,掩饰改革的停滞,还有什么意义。作为学者不以此为耻,反而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甚至将这个经济学史上不入流的东西加个新据为己有,真是丢脸。好好减税,好好放权,让市场做主,就是最好的供给。毛头看世界接着说,别以为海里的人不懂,高参们哪个没受过最好的教育,这些经济学常识会不懂,领袖们会不懂,简政放权,市场做主,意味着什么,他们不明白,意味着他们的江山不稳了,这才是他们最害怕的。我苗实认为,只有新名词,不能解决老问题,关键还是抓落实,先把经济稳住,千万不能让经济自由落体,这个事情办好了干成了,再解决其他问题不迟。看看今年农产品的价格,下降得相当厉害。譬如,在眉县,猕猴桃价格,每斤相比去年减少八毛到一块,也就是下降了30%。在劳务市场,(男性)青年人,去年每天120块,今年才100块。可见,经济的波动之大。当下,先熨平经济波动,这个事情才是最重要,经济结构调整也好,发展方式转变也好,制度技术双创新也好,人才培养也好,等等,不可能一蹴而就,完全可以从长计议。毕竟,一口吃不成胖子,循序渐进没有错。
306.【苗实:就为了有所交代】过去六年多,我为什么不顾一切地去拼命创作。一来是对我三十多年读书生活有个交代,二来是对我上大学以来近二十年专门研究有个交代,三来对长期支持理解我的父母弟妹包括亲戚四邻有个交代,四来对关心我的师长朋友有个交代,五来对追随我的所有网友有个交代,六来对整个社会对我的一切争论有个交代。也就是说,为什么跨专业,为什么闭门读书,为什么网络创作,学习研究什么,思想专注什么,分析领悟什么,以及对中国经济和社会人生的看法是什么,等等,千千万万个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解答。尽管我的解答并不完美,或许还有错误,但是这一定是我自己最真实的想法,经过了长期研究和仔细琢磨,才产生的。如果是改革开放前那个社会,我就极有可能没有机会做这个交代,就被生产队抓去参加生产劳动了。但是,我像同龄甚至比我年轻的青年人一样,幸运地处在改革开放这个包容的大好时代,自己才有机会去实现这个最充分的交代。当然,为了这个机会,我也付出了沉重而必要的代价。毕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最后一句话,就为了有所交代,过去付出的一切,值了。不为名,不为利,为这最深厚的情,为这最难得的缘。
307.【苗实:讲好故事站好岗】这六年多,我主要精力是讲中国经济,讲社会人生,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地去讲,不厌其烦,反反复复。为什么要讲故事,为了更多人理解接受,从而得以广泛传播,有益于改革开放,有益于为人处事,等等。当然,我讲中国经济的故事也好,还是讲社会人生的故事也好,采用的方式都是,摆事实,讲道理,不空洞。至于千千万万读者赠予我的各种头衔,只是一个简单说明,并不是特别重要。也就是说,这些头衔可以有,也可以无,不但大家不要看重,而且我本人也不能看重,甚至完全可以不当一回事,一笑了之。毕竟,我自始至终是为了把中国经济和社会人生这两大故事讲好,一来可以为人民服好务,二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其实,讲故事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并不简单。譬如,讲中国经济的故事,首先要懂中国经济,而要懂得中国经济,一来必须掌握好经济学,二来熟悉国情,三来要会睁眼看世界,做到这三点,没有数十年学习研究是不行的。再譬如,讲社会人生的故事,自己必须有各种曲折的痛苦的积淀的以及丰富的人生经历才行。可以说,在这些年讲故事的过程中,我遭遇了各种质疑,嘲笑,攻击,以及辱骂。网络这么大,什么人都有,咱是无私为人民服务,但是还是有不少难说话或者难伺候的人嫌咱服务不周到,出这样的难题,出那样的难题,今天一小骂,明天一大骂,不一而足,反正搞得咱浑身不舒服,甚至吃不好饭,睡不好觉都有。常言道,活人难,活好人更难。说白了,活人,为了有饭吃,有衣穿吗,有处住,就必须拼命干活,甚至没有假期。如果偷懒,就得饿肚子。更进一步讲,活好人,就是要放低姿态,谦卑做人,老实做事,为人民服好务。只有咱服务的千千万万社会大众都舒服了,满意了,自在了,咱的人生价值才可以最大化得以实现。在我一百多万字的论述中,概括起来就两本书,一本是讲中国经济,有点类似于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另一本讲社会人生,有点类似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大家都知道,我讲的是中国经济,萨缪尔森讲的是美国经济。我讲的是学者的悲欢起落,路遥讲的是农民的悲欢起落。所以简单讲的话,我=萨缪尔森+路遥。
308.【苗实:担当与稳健】做独立经济学家,是相当严肃的事。第一,不惹麻烦,做好独立经济研究,这个是基础。第二,独立经济研究是经济研究,不是其他什么研究,这个是规矩。第三,独立经济研究必须是,长期观察,缜密分析,深入领悟,不能随随便便,这个是内容。第四,独立经济研究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为人民服好务,这个是境界。更进一步讲,独立经济学家,不是学院经济学家,不是政府经济学家,不是企业经济学家,端自己的饭碗,说自己的话语,走自己的道路,查漏补缺,惠及天下。说白了,经济学在独立经济学家眼中,是术更是道。而且,道的意义,更加深沉,更加高远,更加广泛。那么,说是术是为了有饭吃,而说是道是为真理献身。一开始网络创作,我不知道什么是独立经济学家,突然有一次,有几个网友说我是独立经济学家。然后,我才注意到独立经济学家这个词。而且,琢磨了好久,决定担任这个角色。可以说,经过后来这几年的艰苦之摸索和锻炼,我逐渐懂得了什么是独立经济学家,怎样做独立经济学家以及怎样打好旗带好头走得稳。说老实话,独立经济学家在中国特别重要。但是,独立经济学家这个群体又特别小。毕竟,独立经济学家不受重视,地位低,缺乏激励,很少有人乐意去做独立经济学家。打个比方,学院经济学家是饭,政府经济学家是菜,企业经济学家是碗,独立经济学家就是筷子。我认为,筷子虽然不是很值钱,但是不可或缺。
309.【苗实:冬天里的大白菜】父亲偷闲种白菜,原来总共五十颗,有人偷走七八颗,剩下自家也够吃。营养丰富大白菜,玉米榛子离不开,天天早上好味道,母亲拿手口中香。眉坞背靠大秦岭,渭水中间流淌过,张载李柏两哲人,横渠上将有李达。砖瓦机械林纪功,社会水泥石社会,闻名天下太白酒,有口皆碑猕猴桃。
310.【苗实:网络红人苦耕耘】网络红人,就是在网络上特别活跃的一拨人,他们利用网络平台,出售商品,或传播文化,或推销自己,等等吧。譬如,我本人,就是网络红人。过去这六年多,以学者身份在传播文化,包括经济学和国学。当然,我觉得这个平台相当好,自由开放,影响广泛。其实,网络红人,跟其他行业的红人一样,都是大能人。而且,勤奋好学,吃苦耐劳,勇于探索,善于突破,乐于奉献,积极追求,坚持不懈,永不满足现状,不断去创新发展,从而有所成就,与众不同。原来,我大学毕业后,多年就是呆在书斋中,独立研究。后来,在朋友的建议下,走出书斋,投身网络,在进一步学习经济学和国学的同时,传播心爱之经济学和国学。更进一步讲,网络红人,或许代表着先进之文化和生产力,是新时代条件下社会前进之领军人物。如果能够抓住机遇,扎实肯干,充分挖掘自身潜力,与时俱进,不半途而废,未来必定大有前途。当然,网络红人的源头活水是自由开放,有序竞争。作为政府,不能塞其源,禁其性,而应因势利导,畅其源,尽其性。开始,我经常在论坛活动,红了以后,才拓展到博客和微博。可以说,在最初,2009年9月的时候,我对网络一无所知,就糊里糊涂进入了人大经济论坛,在那里活跃了一段,好像是2010年下半年,才注册了各大博客,再后来,经李骥先生介绍,于2011年又来到新浪微博,一直坚持到现在,也算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总的讲,在论坛还是最火,下来依次是博客和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