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中国坐上IMF“第三把交椅”


1219日,星期六。这个周末,大家的注意力都被万科股权之争所吸引,以至于一项重大经济新闻被忽视了:

 

经历了五年的等待,美国国会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0年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改革方案生效后,基金组织份额将增加一倍,从2385亿SDR增至4770亿SDR,并实现向有活力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整体转移份额 6个百分点。中国一跃成为IMF第三大份额国(6.394%),仅次于美国(17.407%)和日本(6.464%)。

 

也许有人会问:这是啥意思?中国不是刚刚被IMF纳入SDR一篮子货币吗?他们之间有什么异同?

 

11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了人民币的申请,把人民币纳入了其管理的“特别提款权”(SDR)一篮子货币。

 

当过渡期结束之后,也就是从2016101日起,特别提款权(SDR)的价值由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英镑这五种货币所构成的一篮子货币的当期汇率确定,所占权重分别为41.73%30.93%10.92%8.33%8.09%

 

而这次美国国会通过的,是IMF的份额,或者叫投票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是二战之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部分,跟世界央行并列为两大金融机构。如果做一个比喻,世界银行是“圣诞老人”,负责发红包、送礼;IMF则是监察全球货币、汇率、贸易的“警察”。

 

当一个国家穷的时候,他更喜欢世界银行;当一个国家强大之后,他更愿意掺和到IMF里面去,并占有越来越大的发言权。过去30多年,中国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

 

美国人主导设立了二战后金融秩序,所以IMF就是他们家的。根据章程,IMF的大事需要85%以上的份额赞成,而美国人持有的份额超过17%。也就是说,美国具有一票否决权。

 

IMF的大事,比如各国“持股比例”和SDR货币篮子构成,一般每5年讨论一次。上次是2010年,当时中国提出两项请求:1、增加中国的“股权”;2、将人民币纳入SDR

 

2010年,IMF经过讨论,答应提高中国等新兴国家的份额,但否决了人民币纳入SDR。理由是:人民币可兑换程度不够。5年之后,也就是2015年,中国重提人民币纳入SDR问题,获得了通过。

 

2010年通过的,给予中国等更多IMF份额的问题,需要美国国会批准,因为美国拥有一票否决权。于是,美国人就端起了架子,实施拖延战术。中国就开始一遍一遍地做工作,从美国游说到美国的盟友,以便让大伙商量好的事情,变成现实。

 

5年的艰辛努力之后,中国的份额终于从不到3.996%,升至6.394%,仅次于美国17.407%和日本6.464%。这次获得份额提升的,还有印度、巴西等国。

 

那么问题来了:日本的经济总量只有中国的一半,为什么份额比中国还高?这主要是两大原因造成的:第一,这个份额是根据2010年时的经济总量计算的;第二,计算公式里GDP只占大概一半,还有其他的因素。对于计算公式,未来有可能继续改革。

 

所以,中国在IMF里的份额超过日本,只是时间问题。但想撼动美国的一票否决权,看起来非常困难。即便美国的份额未来跌破15%,但加上其铁杆盟友日本和英国,仍然可以控制局面。

 

IMF是全球货币、汇率和贸易方面的监察者,对全球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它发布的报告,直接影响全球投资市场的资产配置、信用评级,它还可以决定是否对一个国家实施经济援助。当货币战争发生的时候,它是重要的裁决者。所以,中国增加在其中的发言权非常有必要。

 

对于这个迟到了5年的利好,1219日,中国央行发布了一个不卑不亢的声明,主要内容如下:

 

20151218日,美国国会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中国人民银行对此表示欢迎。这标志着2010年改革方案在拖延多年后即将正式生效。2010年改革方案将提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基金组织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有利于维护基金组织的信誉、合法性和有效性。

 

没错,如果IMF不能与时俱进,不承认新兴国家的成长和诉求,它就将失去合法性,成为美日欧自己的玩具。到那时,其在全球的合法性就成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