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庭亲和力认识的延伸
喻建国
个体与他体拉近距离的能力就叫做亲和力。一个人是否有亲和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和他从小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要培养亲和力,就需要首先培养良好的心态。
家庭亲和力就是个体对家庭成员之间的距离能够拉得很近的能力。家庭成员最少的人数为两个人,在逐渐增多的情况下,可以达到三个人、四个人,以致更多的人数。家庭亲和力首先要拉近家庭成员中最少的两个人之间的距离,逐渐在家庭成员扩员时,将三个人、四个人之间的距离拉得很近,在家庭成员出现更多人数时,又让自己和更多家庭成员之间的距离拉得很近。
家庭亲和力源于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是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中的爱因让家庭成员之间比较自然地产生了一种很自然的亲和力。在人们具备亲和力的过程中,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和力是最原始的,最初始的。人们最先感受到的亲和力也是来自家庭的,人们早年如果在家庭中能够感受到比较多的亲和力的温暖,将来走上社会也能够比较迅速地产生亲和力,并在社会上自然地展露。有一些研究亲和力的专家就坦言,亲和力的原成因素是早年个体所受到的家庭亲和力,亲和力缺乏的社会成员,往往是早年在家庭中缺乏亲和力感染的个体。
亲和力能够温暖人心,能给予人欣悦感受,亲和力发自个体内心的真诚,能够和煦地感染别人并给予别人温暖与喜悦。个体所具有的亲和力除了个体先天性的存在之外,更多的是自身的一种综合素质。它将个体崇高的道德修养、良好的文化素养熔于一炉,展演为优雅的谈吐和大方的举止。
要培养初级亲和力,首先可从装扮大方入手,以显示淡雅清新的气质,给人以舒适感。与人接触时展示微笑,努力使笑容真实自然。谈话时注意放慢说话速度,让自己的表达清晰,并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同时切忌过于慢条斯理,让人感觉到缺乏激情。平时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要不断培养自己的信心,闲时多听一些优雅的音乐,看一些清心的杂志与书籍,让自己的心情保持自然平和。尽量多多与人沟通,增强沟通的数量和质量。
亲和力的基元是爱,在家庭中如果对家庭成员缺乏爱,那就根本不可能产生对家庭成员的亲和力:在社会上如果对社会成员缺乏爱,也同样很难产生对社会其他成员的亲和力。亲和力的原动力来自个体的心态,成熟心态必定赋予个体强劲的亲和力。要培养高级的亲和力那就得从培养成熟心态入手。
爱的展演是利他的表露,个体的行为表露为对他人的有利,爱也就同时展露了。如果要问对别人有没有爱,那就只需看其对别人有没有利他的展露。利他是成熟心态的基元,利他也就自然地成为了亲和力的基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