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古安阳城到底在哪


安阳县,为西汉时设置,三国时又重设,其故城地址,1991年12月版《汉阴县志》称“存疑待考”。鄙人前些年经考证,认为古安阳城遗址在今汉阴县汉阳镇汉江对岸的阮(冉)家坝(包括黄泥粱),并批驳了在今上七镇鳌头山下的城墙岭、在洋县、在石泉等错误观点,形成了《安阳故城考辨》一文,2006年6月20日载在[汉阴县政府网],2008年12月又被陕西文史馆《三秦文史》杂志第20期发表,并收入本人《汉阴风情》一书中。近几年,围绕安阳故城遗址问题仍争论不休。今天,有必要将我认定阮(冉)家坝(包括黄泥梁)是古安阳城遗址的论据系统阐述如下:
一是村民发现和考古发掘。1965年冬,汉阳镇江北阮(冉)家坝农民在黄泥(土)梁村小学和李姓住户房后开挖水渠时,无意中挖出了长条砖,笔者当时在阮家坝所在的渭溪乡参加社教,闻讯前往现场看了实物,一眼就认出这是精心烧制的古代城墙砖。居黄泥(土)梁的村民,还挖掘出陶制下水管道、大量烧土、瓦砾和汉代铜器。当时在下就想:这里不是古城池哪有这些东西?1986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阮(冉)家坝发现大面积新石器时代李家村文化遗址的同时,又在西侧黄泥梁发现了大量秦汉文化遗物,3万多平方米面积的古城邑遗址,被认定为秦汉城邑遗址。黄泥梁中的庙坪,1988年曾出土三棱形铜镞,还发现了大量汉代柴灰、红陶绳板瓦、筒瓦。这些发现和发掘,证实阮(冉)家坝(包括黄泥粱)既是新石器时代李家村文化遗址,又是东汉前的古城邑遗址。
郡乘记载,秦代时今安康地区只设有西城县,其治早已探明在今安康城江北中渡台;只有西汉时汉中郡在今安康地区才设了安阳、长利、洵阳、县、西城五县,所以阮(冉)家坝黄泥粱只能是西汉时城邑遗址。长利即今平利,洵阳即今旬阳,县即今白河,安阳在古西城西,阮(冉)家坝黄泥粱城邑遗址正好吻合。另史料,西乡境以东汉水沿岸的古城,今石泉县城是东晋时晋昌郡及长乐县故城、北魏时的永乐县故城,今石泉喜河(古称梅湖属西魏废帝元年所设魏宁县的故城,今汉阴县汉阳镇(包括石泉嘴)是北周后的安康故城、唐至德二年后的汉阴故城,今汉阴县漩涡镇瓜园是南北朝时期的安康故城,今紫阳汉王城为昔日的汉阳故城,今紫阳白马石为昔日的宁都故城,唯独安阳故城空缺,也正好与阮(冉)家坝黄泥粱汉代古城遗址相契合
二是文献记载。权威的古代中国地理名著《水经注》记载的安阳故城,地名叫敖头,在汉江边,是“旧立仓储之所,傍山通道,水陆凑,魏兴安康县治。”即西晋时魏兴郡安康县治就是原安阳县治。另一部宋初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记载了准确方位:“汉阴县,本汉安阳县,属汉中郡。有安阳故城,在今县城二十四里,即敖口东十里,汉江之北故城也,晋太康元年更名安康,……宇文周始从旧县移丁新所,唐肃宗至德二年改安康为汉阴”。明确指出,汉阴境内有安阳故城。“在今县城二十四里”,意指安阳故城距旧汉阴城(即设在今漩涡瓜园的安康县城)二十四里。“宇文周始从旧县移丁新所”这一句,是说南北朝的北周初期安康县治从瓜园移至新所社溪(今汉阳坪、石泉嘴)。这些文献记载,与阮(冉)家坝(包括黄泥粱)地理位置相符。唐代大诗人孟浩然所作名诗《登安阳城楼》笫一句说“县城南面汉江流”,就标明了安阳的位置在汉江边北岸。唐代另一位大诗人方干的《安阳城》诗中有一安阳城地望佳句:“江流冢雨,帆入汉阴山”。今汉阳坪原本叫汉阴坪,其背后的山叫汉阴山,此诗句说安阳前面流的是发源于冢山的汉江,江中有安阳对面汉阴山的倒影,亦可证明安阳在汉阴山即今汉阳坪江对面(冉)家坝黄泥粱无疑。老《汉阴县志》载:汉阴最早叫安阳,始于西汉,县治在敖头。安康兴安府志.凤凰山记》载:“陕之关南则见安阳之凤凰山…下有汉水迂”。凤凰山西起池河(即古直水)口,绵亘三百余里,其主峰和主体在今汉阴境内,历来凤山又是汉阴的象征,正好与凤凰山属安阳的说法相吻合,即也表明安阳故城在汉阴境内,既不在洋县,也不会是今石泉县城。2004年出版的《安康地区志》,在行政建置中说汉阴“西汉时,境内置安阳县,辖地约为今之石泉、汉阴一带。”在[大事记]中具体载明:“高祖(指汉高祖刘邦)五年(前202) 继设汉中郡,并分设安阳、长利、洵阳、县、西城五县,郡治西城县。”说明了安阳置县时间是公元前202年。
三是实地踏看。笔者多次实地踏看,阮(冉)家坝是今交通村第一村民组所在地,南傍汉水,北枕山岗,地势平缓,视野开阔,船好停泊,东南临江处有细软硕长的漂亮大沙滩,向南可望汉阴山,向东可见石羊滩,向西溯流而上十里即敖口(今石泉县羊子呜沟口),证实了安阳故城“在敖口东十里汉水之北岸”的文字记载。“敖”古通“遨”,是漫游、游历、玩耍的意思,正是阮(冉)家坝(包括黄泥粱)古时是游玩的好地方才叫“敖头。交通村一组虽由阮(冉)家坝、黄泥(土)梁两大块组成,但古代的黄泥梁是包括现今的阮(冉)家坝在内的,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只是千年的洪水冲刷,才使黄泥梁面积逐渐缩小,形成阮(冉)家坝的。因此可以说,安阳故城就在今汉阴县汉阳镇交通村一组。
笔者这个见解,与安康市博物馆原馆长李启良,已故考古专家徐信印和现任安康市博物馆馆长施昌成的观点不谋而合。曾参予安康地区多次文物普查的李启良,在他的《安康古城邑地望考》一文(见《石螺斋谈丛》一书)中指出:汉阳镇阮家坝“其西侧黄土梁是一处汉代城邑遗址,遗存大量烧土、瓦砾和绳纹陶器残片,村民曾掘出陶制下水管遒、汉代铜器。以汉阳镇的地理位置和文献对照,当为安阳县城邑故址。”徐信印和施昌成合写的《文献史迹有关安康地区主要古迹辑录并考》一文(见《安康文史名胜集》下册),引据《太平环宇记》后说:“据实地考察,汉阴旧县故址(瓜园)西去12公里为汉阳镇,附近(阮家坝黄泥粱)有汉代遗址,当为安阳故城不误。”

(载李家成新著<汉阴拾韵>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