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电影冲击不了电影


冯小刚在上周末的一档选秀节目上炮轰综艺节目电影化的做法:这是电影的自杀。在冯小刚看来,这是一种投机行为,这样挣来的钱不健康,而是畸形,且眼光并不长远。(29日《每日经济新闻》)

  冯导其实真的犯不着与综艺节目电影较这个劲。电影就是电影,综艺节目就是综艺节目。乌鸡穿上凤凰装还是乌鸡。综艺节目简单改变一下,即使在电影院上映了,那也无法改变它的非电影本质。如果进了院线就是电影,那电视剧和电影真的没有区别的必要。电视剧进了院线不也是电影吗?电影在电视上播放,不也是电视剧吗?

  冯导炮轰的不是综艺电影,而是气不过这类综艺电影的票房。那么多电影卖不到票房,这个不是电影的电影竟然卖了高票房。作为资深的电影人,冯大导演可能真的无法理解。情绪源于心结。想不通就会有情绪。一时激动不免说了过火的话。

  说综艺电影是投机行为确实不妥。为什么你拍个片子不是投机,别人改个节目的表现形式就是投机呢?艺术行为本什么没有定法。艺术门类也是不断分化演进的。综艺电影不是电影,但是可以作为电影和综艺节目结合的一种新的艺术门类来看待。综艺电影作为一种新的艺术门类,可以说是一个新的艺术探索。哪里有投机呢?如果说今天的综艺电影是投机,那么当年的第一部电影是不是投机呢?

  说综艺电影挣的钱不健康,也未必合理?这个钱挣得合法、合理、光明。综艺电影的供给者按照合法程序进入影院,内容也没有违反法律。观众自愿购票观看。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哪里不健康呢?

  说是畸形更是无稽之谈?任何市场都是在供需双方互动中成长的。综艺电影的观众群体是逐渐培育的。综艺节目在以电影的形式出现之前,已经有足够大的观众群体。这样庞大的观众群体完全可以支撑综艺电影的票房。很明显,目前的票房不是市场的透支。既然没有揠苗助长,何来畸形之说?

  随着收入的增加,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会越来越多样化。这给了精神产品供给多元化的足够市场空间。综艺电影的出现就是迎合了国人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这种迎合既不低俗,也不媚俗,反而给人带来了更多快乐,有何不可呢?电影人不要以为自己的奶酪被别人拿走了。拍出好电影,票房还是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