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企业真的会大批撤退吗?


近日微信朋友圈在不断转发一篇关于外资企业将会大批撤退,同时还列出了外资企业即将大批撤退的名单。大家知道如果外资企业将大批撤退,中国的就业形势将会更加严重。真的是这样吗?笔者认为看问题需要客观全面的看问题。外资企业撤退也是中国经济战略调整所预料的,同时外资的撤退也不会给中国带来灾难性的问题,借用习大大的话来说“天不会塌下来”。不可否认,外资企业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我们也需要同时看到这也是中国用血的代价换回来的,比如中国的环境问题等。而且一直还在享受超国民待遇。但这种待遇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力的职业技能跟不上科技的发展等原因,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的成本每年都在稳步增长和上升态势。

根据中科院《2015年中国社会形势预测与分析》报告中指出:2014年前三季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44元,扣除价格因素后同比实际增长6.9%;比同期GDP增速低0.5个百分比。工资收入8806元,同比实际增长9.8%。到9月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7561万人,月均收入2797元,同比实际增长10%。上海最低工资标准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为36.1%。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15-59岁的劳动力增长,2012年减少了345万。201316-59岁,全年减少了244万人。另外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目前的农民工70%左右没有接受过相关职业技能的培训。另外从技能角度来看,企业对技师以上的职业技能人员需要增加,对高级工以下的技能人员用人需求在减少。再加上中国的社会保险等福利占到了员工劳动报酬的60%左右。因此,外资企业还想跟以前一样靠吃中国的人口红利的日子应该是走到了尽头,其实在当年企业所得税内外资调整为一致的时候,外资企业就该很清醒的认识到这一天必然到来。

笔者认为,外资企业撤退是必然的,同时也不是全部撤退。主要是由于中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导致企业改制、搬迁、股权变更,转型中的裁员等,导致员工维权的问题日益突出,群体性劳动争议事件增多。同时这也是中国经济放缓、人工及其他原材料成本推高,美国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必然会导致外资企业撤离,特别是外资中的制造业。其实这些外资企业在撤离中在处于两难境界。撤回自己本国,人力成本比在中国高很多。撤到东南亚等比中国贫穷的国家,看上去成本是降低了,但是这些国家的法律对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非常严厉,同时这些国家的劳动者大部分不肯加班,还有就是这些国家的政局不是非常问题,难以保护投资者的投资。笔者认为,外资企业的撤离应该大部分是向中国内地的二、三线城市撤离,高端的撤离到本国,还有一部分撤离到东南亚等国家。这也符合高层的预期。

外资撤离主要原因分析:

一.人工成本到了外资企业忍耐的临界点。目前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每年都居高不下并且有上升趋势。每年社会平均工资调整,企业的利润就在不知不觉中消失,外资企业难以承担重负,而且当前中国的经济放缓,市场竞争会更加的激烈。

二.中国的企业创新部分已经赶上外资。我国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某些领域科技创新已经超过外资企业。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难以保持领先。

三.中国的税收政策调整让外资企业利润减少。外资企业在进入中国多年以来,在税收政策方面一直保持超国民待遇,现在慢慢调整为一致,这样利润也会在不断的减少。还好,在上海目前外国人在企业中不缴纳社会保险,如果要外国人在企业中要缴纳社会保险,可能会更加加速外国企业的撤离。

外资企业撤离后的建议:

一.加快推进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随着科技在不断的发展,数控机床等先进设备的应用,农民工的学历、技能水平远远跟不上科技和企业的发展,如果不加快农民工的技能培训,用工荒的结构性问题会更加激励。

二.加快全国户籍制度改革。现在农民工以及外地城镇户籍人员在不同城市之间流动,主要问题是没有归属感,都基本认为自己只是过客。这就让这群人必然要求在薪酬上有更高的回报。因此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三.建立完善的养老、医疗、教育、失业、生育政策体系。只有完善了这些体系后,老百姓才没有后顾之忧。现在虽然物质生活好了,大部分老百姓还是没有安全感。

四.积极推进创业步伐并配相关公共政策。大力推进创业力度,并提供完善的政策,采用创业带动就业,加快创新步伐,逐步缩小失业比例。

五。做好产业结构布局。现在的产业在同一地方很多都是生产同类产品,竞争非常激列。如果进行产业上下游布局,这样就减少重复性。

总之,外资企业的撤离已经成为新常态。给予中国带来的阵痛是在所难免的,所有人都应该做好长期的打算和准备。作为企业只有不断创新,作为劳动者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专业技能才能够趟过这个难关。(刘新苗/描慧咨询)

 

文献参考:

1.李培林,201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2

 

刘新苗老师:长期从事组织与人力资源、劳动保障、劳动人事法律法规的实践与研究,尤其擅长国企、民企内部管控、人力资源方面的实践研究。

本微信平台提供组织人力资源与劳动社会保障、劳动法律最新最前沿的理论知识、实战案例、问题答疑,也是HR专业人士互相沟通交流的平台。本微信平台所有内容均为原创,欢迎转载、分享、传播。

如果您想成为刘新苗老师的粉丝,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刘新苗”即可加入,欢迎您介绍更多的朋友加入,如您有什么问题、建议或者措施也可以在微信内与我们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