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选编】被忽视的海派画家--胡也佛精品欣赏


 
 
胡也佛,也作亦佛,原名胡国华,也曾用丁文、胡新、胡強等筆名,或署大空堂。浙江餘姚人,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生。十六岁時考入上海美术專科学校,後轉入上海新华艺术專科学校,学习西洋画,为第二届毕业生。新华艺專是1926年俞寄凡、徐朗西、汪亚尘创办。1927年考入南京国民政府总政治部任上尉宣传員,次年升为蔡公時少校副官。1929年辞职,入上海商務印書館美术編輯部任高級职員,編輯《兒童畫報》。抗战前离职,曾经营照相館、糖果店、國民書局等,但当時的经济極差,胡氏毕竟不是做商业的長才,于是倒闭的命运接踵而來。不久,胡又去了世界輿地學社,編繪地圖。1949年后,受聘于上海灯塔出版社,後即轉入新美术图画书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但很少作畫。業餘時間與早年商务印书馆老友張令涛合作,創作《紅樓夢》、《女媧補天》等不少優秀連環畫,由北京、天津、河北、上海等地的美术出版社出版。1958年,在朵云轩任木刻水印勾描组長。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不應有的對待,不斷接受批斗,吃盡苦頭。文革結束後,他被落實政策,退休居家,有時則畫畫自娛,臨摹以石濤山水為多,工筆仕女極少。七十年代末,曾為上海美協招去為國際飯店、金山石化總廠畫一些佈置畫、壁畫,當然,辛苦的任務完成後,作為報酬則是一桌丰盛的酒席。1980年,胡也佛終因不治之症在上海去世。
 
 
胡也佛的山水出入宋元,尤重马远、夏圭等。晚年学张大千,融入西洋画色彩,笔墨苍劲有力,结构严谨自如。他的人物画学明代画风,用笔简练,线条流畅,飘逸,勾勒劲挺潇洒,造型准确而生动,形神兼备,丝毫无拘泥滞呆,他的花鸟学宋人画,但他重线条,轻渲染,由于他长期从事木版水印工作,勾刻了大量的张大千作品。受张大千作品影响颇深,因此晚年画风又有大千的风范。胡也佛的绘画作品具有强烈的个性,他既有南派的细腻,又有北派的明快豪放,但又不象南派的一味甜熟和北派的简练。他大胆的应用了现代的浓重色彩,但又不失传统的高贵典雅。他的绘画融古今为一体,合中西为一别。表现了画家对自然中的宇宙观和世界观的认识。反映出典型的文人主义绘画作风。
 
 
 
胡也佛在抗战期间迫于生计,不得已以卖画为生。在兵荒马乱的岁月,画画与其它手艺人一样,能勉强维持全家温饱,已是一种奢望。胡也佛初以临摹为主,山水、花鸟、虫草、人物都画,但缺少创意,市面冷清。正在窘迫之际,有个汪姓画商却看中胡也佛的山水画,长期订购他的山水中堂。胡也佛的山水学的是北宋马远、夏圭的风格,属精工细活,一天一幅六尺中堂,基本上每天从早晨四点画到晚上十点才能完成。他自嘲自己的生活为“鸟叫到鬼叫”,工作之艰辛,可想而知。他的妻子染上肺痨,这在当时算作绝症,其医药费、营养费开销极大。胡也佛恨自己不是一个医生,他认为如果自己是医生,既可给家里人医病,也可以在任何时候都不会饿死。这个世道,画得最好,也值不了几个钱。所以他不准子女学画,学画没出息,学医才能养家糊口。
   胡也佛的山水行情并不走俏,但他的工笔仕女却很快风靡上海滩。他的人物学的是明代仇十洲笔法,终于以一手“铁线游丝”的绝活而独领风骚。据说,胡也佛为了画好仕女,苦练线条。他练线条的方法是画各种各样的圆:正圆、椭圆、弧线,不但要求一气呵成,而且笔笔均匀有力。因此,胡也佛的线条功夫,至今仍是海内一绝。
    2000年,香港佳士德拍卖会上,胡也佛的八开《金瓶梅册页》拍出27万港币。香港著名作家董桥随即弄到一幅胡也佛的《金瓶梅》工笔春宫,“精致得惊人”,于是猜想胡也佛盛年时“也画了许多卖钱的春画”,接着又写了《胡也佛的女人们》一文,称胡也佛“一生所画的仕女最出名,都说是仇十洲第二,张大千自认画不出胡也佛笔下仕女的那股媚韵”。还有人称《云烟依旧图》是胡也佛最为典型的作品,“画面气息高古,设色妍丽,构图缜密,刻划细致,云烟苍茫,表现了画家体察万物、与自然亲和的宇宙观和人文观,也是最为典型的文人画作。作为海派中被忽视的大师级画家,胡也佛的此幅精品,定会得到藏家的极力追捧。”

   随着胡也佛作品的走俏,市面上鱼龙混杂,赝品渐多。香港佳士德拍卖行曾有其8幅赝品拍卖,起拍价为150万港币。据胡南洲称,胡也佛真迹极少,估计国内最多不超过10幅。胡也佛与宁波籍画家张令涛长期合作,人称“黄金搭档”。他俩以熟练流畅的传统技法,精心刻画的人物造型,华丽多彩的画面,独树一帜的画风,在中国连环画创作史上享有重要地位。胡也佛与张令涛既是老友,又同住一幢楼里,合作十余年,情同手足,成为一对全能又多产的连环画家。特别是古装人物画,信手拈来,神情兼备。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妖魔神灵,市井平民,他们无所不能。一般是张起稿,胡勾线。综观这一时期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古典系列套书,几乎都有他俩的作品:《西游记》中的《怒打假国丈》,《西汉演义》中的《暗渡陈仓》、《追韩信》,《三国演义》中的《三国归晋》,《红楼梦》中的《宝玉初会黛玉》、《王熙凤》、《黛玉葬花》、《刘姥姥救巧姐》、《刘姥姥进大观园》,《东周列国故事》中的《宋襄公》、《楚汉相争》、《韩信拜师》、《自称帝王》。在津美版几十册的《聊斋》系列中,胡也佛与张令涛合作的《辛十四娘》、《小谢》、《娇娜》是公认画得最好的作品之一。他俩的代表作还有朝花版的《红楼二尤》、《女娲补天》、津美版《双生赶船》、人美版的《杨家将》(其中五册)等,其它还有《班超》、《梁红玉击鼓讨金》、《夏完淳》等。胡也佛绘冀美版的《盘丝洞》、《蔡文姬》,用笔特别洒脱。他还画过大量古典题材的连环画封面,这些都成为连藏界精品中的精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