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手言和固然可喜,处理结果不能封存


据媒体报道,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30日在工商总局会见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张茅肯定了电子商务对拉动经济增长、带动创业就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阿里巴巴在消费维权、净化营商环境、加强企业自律等方面做出的积极努力。马云则表示,阿里将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加大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投入,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原有专业打假团队,加强日常线上巡查和抽检,与执法部门共同联手,切实有效地解决现实问题。

 

这也意味着,一场原本已经剑拔弩张的纷争,在一片关注的目光中,以双方最高负责人的会面而握手言和。这样的结果,当然是最好的,也是最希望出现的。关键在于,握手言和值得称道,但是,打假却不能因此停止。

 

众所周知,这场纷争能够以这样的方式结束,还是要归功于资本的力量和企业家个人的地位与影响。如果这场纷争的一方不是阿里、不是马云,要么发生不了,要么就不会以这样的方式结束纷争。要知道,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纷争多了去了,哪次纷争会以这样的方式结束的。

 

事实上,淘宝售假问题,并不是现在才发现的。相关的投诉、报道随处可见。只是,一直没有能够得到解决,有关方面也一直没有更深地介入到淘宝的售假问题中去。虽然从阿里和淘宝来说,也在致力于打假,尽可能地减少假货的存在。但是,从投入的力度来看,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可以肯定,淘宝是一个实体店,按照阿里的地位和马云的行事风格,是绝对不会容忍的。问题出就出在它是网络销售平台,是所谓的新生事物。包括阿里在内的网络销售平台,也正是抓住了这一“优势”,才敢在打假的投入方面力度小一些。

 

作为最主要的执法部门之一,国家工商总局在“忍”了相当一段时间后,终于出手整治了。可怜,却遭遇到了资本的强烈反抗。我不知道,工商总局的此次执法,是否真的如淘宝所言,是“吹黑哨”,是否真的在程序上存在问题,引起纷争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还是值得追问的。要知道,其他被执法的市场主体都在观望、都在猜测,为什么淘宝出现售假问题,国家工商总局会用这样的方式处理呢?难道在强大的资本面前,法律真的就没有任何威力、任何公信力了吗?难怪跨国公司也敢在中国横行霸道,公然售假、公然垄断、公然欺骗消费者。

 

虽然公众并不希望双方一直无何止地撕扯下去,但是,产生纷争的原因以及处理的结果总该公告一下吧,总得让消费者和其它市场主体看看执法的公平性以及被执法者的真实态度吧。不然,此次执法岂非成了“乌龙”,成了工商部门一次自导自演的闹剧。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不管资本多少,也不管企业大小,地位都应当是平等的,是需要执行统一的市场规则和法律法规的,切不能因为资本地位高、企业影响大就在执法上偏于软弱。如此,对其他市场主体就是一种伤害,对市场竞争环境则是一种破坏。我们欢迎执法者和被执法者在产生不同意见、发生冲突时以握手言和的方式结束,前提是,不能因此而让该做的事不做、该处理的问题不处理。

 

也正是鉴于此,我们在乐见国家工商总局在与阿里握手言和的同时,能够尽快把双方产生纷争的原因以及处理结果公布于众,从而让消费者和其他市场主体能够有不受欺骗、不受糊弄的感受,能够让舆论和公众感到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是公正的,是公开透明的,是值得信任和支持的。毕竟,这样一次握手言和,是不可能从一解决淘宝的售假问题的,更不可能让市场消费环境一下子得到全面扭转。售假问题依然会存在,打假工作任重道远。如果没有一个公开透明的环境,没有一个公正公平的执法,而是让位于资本、让位于企业及其企业家的地位和影响,那售假问题不仅得不到解决,反而会出现更为严重的问题。孰轻孰重、孰优孰劣,应当不难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