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调查中的“老虎棒子鸡”游戏(2月23日)


反垄断调查中的“老虎棒子鸡”游戏(2月23日
 
关键词:反垄断  老虎棒子鸡
 
2014年,国家发改委着力加大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工作力度,积极规范市场价格行为,维护促进公平竞争,切实减轻企业和群众不合理负担,不断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价格环境。全国共查处各类价格违法案件2.49万件,实施经济制裁44.72亿元。
中国的反垄断受到了来自全球的空前关注,外媒、外国商会等对中国反垄断表现出了不满和抗议,单纯针对高通的耗时长达16个月的反垄断结案,9.75亿美元的罚单,折合人民币60.88亿元,并创造了中国反垄断史上最大的一笔罚单记录
 
中国密集发起反垄断调查,包括美国高通、微软、奔驰等不少知名外企成为被调查对象,并领受垄断罚单。而这却引来了外界尤其是国外媒体和机构的抨击。中国美国商会发布报告称,在华外国企业日益感到自己成为反垄断法和其他法律行为的靶子,而且如果情况得不到改善,它们可能会减少投资。
实际上,垄断调查的过程并非所想像的那么风光。2月15日的CCTV《对话》节目中,反垄断局的徐新华说,去上海调查吃了闭门羹,赶紧走不然报警。调查人员将自己的身份证、执法证、工作证帖到门上,居然遭遇“报警”相威胁。去外企搞调查,要靠听《拉德斯基进行曲》壮胆,要靠听《命运》让自己不至于退缩,这是多么微妙的讽刺!
 
从本性讲,绝大部分政府都喜欢垄断,因为只有形成垄断局面才便于管理并形成权威,当然也有部分政府是希望自由竞争,这其实是不同阶段所形成的不同倾向性。
作为最权威的部门,执法的时候是允许拉偏架的,虽然市场是自由的,但游戏规则却是零和的。当需要横扫一切反对者的时候,需要立威,所以需要绝对的服从;而当天下初定,需要树立亲民的形象,就会通过“推恩令”来削藩。貌似让每个流淌着皇族血脉的子孙都有平等的机会分享权利,其实质却是在削弱地方藩王的势力。
当一切规则都让位于自由竞争,那么政府也将失职。毕竟在环境中,注定有些是需要被帮扶的,那种帮扶就需要提高壁垒与门槛。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对大企业还是对待小机构,在什么样的时候需要采用胡萝卜政策,在什么样的时候需要用大棒政策?那要看你所处的阶段性。
 
外企以及国外商会,对反垄断调查以及所遭受的惩罚提出质疑,甚至以减少投资作为威胁的举动,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因为那是他们的职责之所在,但作为代表政府的权威部门如果不能与之抗衡,就有软弱与渎职之嫌了。
一个外企小职员就可以将中国的国家发改委的反垄断局办案人员拒之门外,甚至以报警相威胁,这除了“职场要求”“将李逵认作李鬼”的因素之外,更多的是跋扈心理在作怪难道拥有外企头衔,就可以拥有治外法权,就可以对执法部门失去基本的敬畏了吗?这跟旧时代的洋买办的做派有什么区别?
假如置身事外,那么就只有针锋相对才有戏剧性冲突,才有看头。态度强硬,有进攻有防守,这才符合“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原理。
 
孩子只有在长大了之后,才适合出去闯荡,在没长大之前,孩子是需要得到父母与乡亲的庇护的,否则将成为野孩子。大家族里的孩子规矩多,但通常都是朝自己的奴婢佣人作威作福,走出了深宅大院,就没有丝毫竞争力了。
中国的家长是最习惯于有了矛盾先惩罚自己的孩子的,自己的孩子在外边挨欺负,因为惹事生非,回到家里还要被打屁股打板子。如果不问是否有理,在面临外部压力的时候,行政主管部门不替自己的“娃娃”争取利益,那么我们的疑问是“这还是亲妈吗”?!
 
晚清时代,洋人怕义和团的暴民,而暴民只要不是亡命徒就会怕官府,而官府又担心得罪了洋人而官位不保,所以怕洋人。洋人怕百姓,百姓怕官府,官府怕洋人,这个老虎棒子鸡的游戏,似乎到现在依然有很多人在玩。
中国式的行政管理也素来有此特色,民企与外企发生了冲突,总是会先教训民企,以表示自己并无私心。其实中国无需讨好任何外来的机构与价值观。虽然“护犊子”之举总是被人诟病,但即使从在其位谋其政的角度,设定基本的门槛,也是主管机构无法推卸的责任,否则便有渎职甚至“吃里扒外”之嫌了。
我们并不是抱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看客心理,而是不希望看到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对手的无条件投降,都是让人感觉内心失衡的。虽然并没有血统关系,内资企业所承担的税务负担之类的责任,总是比外资更多。
 
贾春宝
2015年2月23日星期一
 
电话:13301122671,(010)8958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