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舆论的暴力:若泯灭良知,便可杀人于无形(2月4日)


学术与舆论的暴力:若泯灭良知,便可杀人于无形(2月4日)
 
关键词:学术暴力  杀人  犯罪
 
具有影响力的平台,各种资讯、评论以及吐槽和传播,虽然没有刀枪,却依然充满血腥,虽然貌似温文尔雅,却依然充满了暴力;虽然貌似公正公允,却在混乱之中,让人丢失了饭碗、失去了自由、甚至被夺走了脑袋与性命。
那些貌似公允的人,即使是专家学者,或者权威媒体,其信息来源与思维推导都往往具有时效性,而且很多时候经不起推敲,假如其内在的思维脉络从道听途说到断章取义,再到捕风捉影与牵强附会。贾春宝不相信这样能有严谨的态度,更难以确认这样的态度之下,不会被利益集团所利用。
试问:你所点评的那些事件,所传播的那些言论,有多少资讯是来自道听途说,虽然很多所谓“谣言”都被证实,但是否就对那些应该保护的信息提供一些基本的保护?如果单纯的质疑会是一种成就,那么小孩子不需要长大就可以享受至高辉煌。
 
我们不是要文过饰非,不是不出头做牛虻,而是要保持严谨理性的态度,在很多时候,好奇过了头,也会变成让人腻烦厌恶的东西,再熟悉与无可挑剔的精品,细致入微地研究之下,也会有难以掩盖的瑕疵。
当你面对一个人,即使是女神级别的美女,当其一丝不挂、玉体横陈的时候,看得久了,看得多了,也会有审美疲劳;当你终日享用饕餮大餐,吃得多了,见得多了,也会索然寡味;当你终日混迹于高端精英群落,听得多了,了解透彻了,也会为TA们感觉悲哀。
 
贾春宝认为,专家学者也好,媒体平台也罢,其实都是从对特定事务的关注与评论来体现自身价值的。当然或许出发点不是图谋危言耸听,而是追求公平公正,为民请命,以身求法,但所起到往往会是令亲者痛仇者快的效果。
思想也是有立场的,即使是中立的立场,都多少会受到利益集团的影响,因为每个人都多少会用自己的财力去影响媒体舆情,去影响专业学术,并进而对别人的立场进行影响。
不管是学术还是传媒,当你的捕风捉影、以讹传讹对别人构成了伤害,当你的好奇心与知情权对别人的隐私构成了伤害?当你不负责任的人身攻击对别人的生命构成了伤害,在人家的心理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甚至危及人家的生命,难道你不是在犯罪吗?
当你以保住自己的饭碗为目的之言论夺走了无数人的饭碗,让民众成为你得到俸禄与荣誉所付出的代价,难道你觉得那是值得骄傲与荣耀的事情吗?
 
不同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手段伤人甚至杀人,即使手无寸铁都可以杀人于无形,因为对人的谤击同样会有巨大的杀伤力,而且给人造成的是内伤,就如私设刑讯,不是用外人看得见的暴力,而是用外人看不见的暴力。结果便是虽然外形无损,却很有可能由于内伤而毙命。如此便可以不仅达到索命的目的,又可以推卸罪责。
相对于商人之索取钱财与利益,学者与政客索取的是人的精神与心灵,甚至性命的。那些趋炎附势、不负责任的媒体与专家,貌似客观独立公允,其实由于出卖原则而可悲;言论可以杀人,给人带来的是内伤。而且假如商人雇凶杀人是一种犯罪,那么学者与政客通过罗织罪名而杀人,更多的会给自己披上正义的外衣。
 
我们无法强求每位公知都爱国爱政府深明大义,无法强求每个有影响力的精英大V都成为捍卫民族利益的侠义之士,假如确实是内心的良知与外部的某些利益集团达成一致,那么或许所涉及的事件真的已经黑暗到无法容忍的程度,或者是良知被利用,成为一种力量颠覆另一种力量的工具。
我们所反对的黑幕,是否会在新的力量推动之下,变得更黑?城头变换的大王旗,是否会在本质上有所改观?政治是遵从多数人的民意,还是仅仅满足少数人的利益?
其实政客也好,学者也罢,都不过是一个职业,为了养家糊口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只不过所依托的筹码不同罢了。
 
贾春宝
2015年2月4日星期三
 
电话:13301122671,(010)89581930 
和讯网专栏 http://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