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老师的一部《穹顶之下》震荡了全国,今天的微信朋友圈里几乎全是在转这个的,老冰所在的几个群里也都在聊这个话题。
雾霾确实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话题,雾霾的影响现在已经不是一省一市甚至一个大区,而是全国性的问题了,去年老冰回国转了一圈,几乎到过的所有地方都有这个问题,北京尤其严重,柴静老师老师以一己个人之力来研究这个问题,唤起全国人民的注意,真的很令人佩服。
柴老师如果还在央视当然弄不出这个片子,正因为离开了央视才能自由地谈论这个题目。但遗憾说,在央视的经历使得柴静老师不可避免地沾上了简汉传媒的一个毛病叫“about”,凡事大概其就出了结论,不仅结论太简单,而且去往结论的道路也太直接,太简化。
央视的做法大家都知道,就在昨天,央视还重复表演了一下:找了十个老头老太就非常直接非常简单地得出了“日本电饭煲不如中国电饭煲”的结论,斩钉截铁,让人有点啼笑皆非。
柴静老师的这部片子里也有这样的问题,对于里面牵涉到的其他具体数字,老冰一时无法一一验算,估计那自有人会去做,老冰就想在这里谈几个当时就触动了的小问题,这都是小问题,但是这些小问题其实并没有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这些小问题,柴老师的这个片子会更有说服力一些,而如果更加敬业一点的话,这些个小问题是可以避免的。
首先,是柴老师的女儿的胎儿肿瘤的事,这件事在整体上能烘托气氛,因为能给人一个“雾霾造成了胎儿肿瘤”的印象,使得观众不知不觉地同情柴老师,但是这里有这么一个问题,就是柴老师自己也知道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办法确认雾霾和胎儿肿瘤之间的关联,这样的话去谈他干嘛呢?
第二,“伦敦1953年的颗粒物的平均浓度超过欧盟标准的10倍”,那时候有欧盟吗?连欧洲经济共同体都是1958年成立的,拿1993年之后成立的欧盟标准来衡量1953年伦敦的空气质量似乎不太合理。
第三:“在你们江苏,每三十公里就有一家发电厂”,江苏的政府监管力度是属于最好一类里的,怎么可能呢?
实际上这个“三十公里”的说法出于去年两会时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的一段发言。
刘振亚的发言原文是这样的:“特别是近年来东中部地区雾霾严重,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目前京津冀鲁、长三角地区单位国土面积煤电装机分别是西北地区的13倍、26倍,沿长江平均30公里一个电厂,从南京到镇江平均10公里一个电厂,严重超出环境承载能力”。
刘振亚的这段话就不太有说服力,比如从武汉到南京600公里长江,有20个发电厂吗?而柴静老师再一次加以改造,成了“江苏省内”这就不应该了。而且从“长江沿岸”到“江苏省内”就是从直线概念升级到了平面概念,这时只能说“每平方公里多少”,而不能还说“隔多少公里一个”了。
说到平方公里的概念,老冰对于柴静老师的“上海每平方公里烧10公斤煤”这句话还是听不懂,应该是缺了一个时间在里面吧?
另外,“八十万辆汽车排起来能从北京到深圳打来回”也不对,实际上一般的乘用车的长度是4.5米,排起来也就只能到衡阳吧?
这些都是小事,但能认真一些,没有这些小问题不是更好吗?
微信朋友圈上有人对老冰很不满,说“别人在干事,你就指指点点,有本事你也去干啊”,这不是对于批评的态度,老冰并不反对柴静老师的努力,只是希望柴静老师的工作更够更加完美,而且从大的内涵来说,柴静老师的工作也是一种“指指点点”,所以对“指指点点”进行“指指点点”也是可以的,起码老冰是这么认为的。
柴静老师,请注意一点细节
评论
1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