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英国宣布向中国递交申请进入中国主持的亚投行,遭到美国一位匿名高官翻脸批评,说还没有商量就急着进入亚投行,亚投行是一个低档次低评级的机构,也是一个国家的工具,值得英国这样去讨好中国吗?英国首相卡梅伦的发言人说,这是事关英国国家利益的事情,英国没有讨好中国。至于英国进入亚投行肯定对美国带来不利、对中国带来有利,但是美国对英国没有带来多少利益,可是英国进入亚投行就有很多利益获得。笔者认为,英国急着进入亚投行不仅是利益的问题,还有很多幕后的因素,下面逐一揭开。
1、大量都知道,乌克兰最后一轮停火,是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奥朗德联决去斡旋的,英国并没有出风头,却为了争取5月7日下议院选举的选票而造访了一个选区。所以,卡梅伦在这一次全球影响力上被边缘化了,遭到国内批评,被保守的英国议会防务委员会主席罗里.斯图尔特说卡梅伦的外交是“极度简陋”,这是一无是处,是平庸无能。
2、卡梅伦上任后,与中国关系弄僵,后来公开接见达赖,这在别的发达国家是不敢这样做的,他们是偷偷摸摸、以私人性、以偶尔相遇这样托词来回避中国的愤怒的。所以,中国与英国并没有因卡梅伦的访华带走大礼包,几乎是空着手回去。
3、面对伦敦批评俄罗斯,2013年9月,俄罗斯政府一名代表嘲讽英国只是一个“无人倾听的小岛”时,英国大为愤怒。
4、英国议会说卡梅伦政府打击伊斯兰国不力,作为欧洲继法国军力之后的第二大军事力量的英国,只实施了6%的空袭。在库尔德地区以外的伊拉克有400名澳大利亚人、280名意大利人、300名西班牙人担任军事顾问,伦敦只派遣了3人。
5、前北约指挥官理查德.希雷夫说,卡梅伦在乌克兰危急中只是一个“配角”,他使英国在“外交政策上失去重要性”。
6、英国议会上院的一份报告批评卡梅伦政府,说伦敦没有履行1994年《布达佩斯备忘录》的义务,英国作为签署国,应该保证乌克兰的主权。
7、2013年8月政府在英国议会下院的失利,当多数人投票反对对叙利亚巴沙尔政府实施军事打击时,卡梅伦倔强地说:“我理解这一点”。从此以后,卡梅伦就失去了国际影响力。
8、2014年10月,下议院绝大多数人投票承认巴勒斯坦是一个主权国家时,外交部急忙宣称该投票“纯粹是象征性的”。很明显,英国国内老百姓认为卡梅伦在国际风头上隐没了,变成缩头乌龟了。昔日与萨科奇一起征对利比亚卡扎菲的袭击中的代言人,现在哪去了?
正是在这种受到国内上议院、国内议会防务委员会主席、俄罗斯政府代表、前北约指挥官、英国媒体等四面八方的批评,说其软弱无能后,才与最近宣布向乌克兰派遣75名军事顾问。
近两年,卡梅伦才通过反思后,主动与中国热关系,卡梅伦说欢迎中国投资,结果仅仅李嘉诚的资金进入英国就被媒体热议可以买下半个英国的议论了,英国房地产的资金有三分之一来自中国。
近日,英国王室成员、威廉王子造访中国,算是一次外交上的承接中国的东风。实际上,卡梅伦之所以没有国际影响力,主要与英国不想加入欧元区有关,因为卡梅伦想保持英镑、金融产业不受欧元区、欧盟监管制约,可以无拘无束地发展。这些因素造成卡梅伦不便于热心插手欧洲的事情,不过为了挽回卡梅伦的国际形象,3月12日主动甩开美国,单方面向中国申请加入亚投行创始成员国,而且对美国匿名高管的翻脸给予批评,卡梅伦这样做,一是想挽回外交失利上的声誉,二是脱离欧盟欧元区让英国变成孤家寡人,现在通过紧贴中国,可以获得经济发展上的巨大回报,而且可以在国际上大出风头,夺回国际影响力。这是一箭双雕的好事情,名利双收。
综上所述,卡梅伦急入亚投行是在国内外批评其没有国际影响力情况下的一次证明自己是有国际影响力的,名利双收,公然与美国对抗。导致澳大利亚总理、韩国总统、卢森堡、法国、加拿大都蠢蠢欲动要跟在英国后面加入亚投行,这一回卡梅伦可是风头出尽,国际影响力不是局限于美国屁股后面,而是与美国对着干,而且是影响全球许多大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