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的延续
喻建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以前的国定节日留下来的极少,植树节是其中之一。孙中山在他的早年曾经上书李鸿章:“急兴农学,讲究树艺。”满清覆灭后,1915年在孙中山的倡议下,由当时国民政府的农商部总长周自齐呈准大总统,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1928年北伐完成后,
儿时植树节在我的记忆中曾经留下一些美丽的斑斑点点:重庆遗爱祠小学会组织学生在植树节那天到附近可以植树的地方每一个小组植树一株,树苗由校方提供,植树工具也由校方供给,同学们欢天喜地唱着歌从学校出发,到离学校不远的植树点去,然后由老师划分植树地点,分给树苗和工具,同学们按组开始挖土刨土,把树苗种上,填土夯实,取水浇水。大家在植树过程中欢天喜地,情绪高涨,都觉得自己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而后交还工具,整队回校,途中仍然是高歌欢进。学习日的半天就这样过去了,植树节的记忆就这样深深地印在童年的心坎上。
细细地回忆,似乎我也再怎么也找不出其他有关植树节的记忆了,因为1949年以后植树节就没有了,等到再有植树节,那年我已经是46岁的中年人了。而且虽然从新有了植树节,但是在上海这座城市中居民和学生怎样参与植树节活动全然没有什么方案,植树节对我们只是有这么一个字面上的节。
现在植树、种花、铺草坪、显园艺已经成为一种产业,花点钱,一天一夜,原来荒芜的土,第二天就会是一片绿意盎然、鲜花盛开、大树摇弋,灌木绿丛高低起伏,平面立体一派缤纷。我家在松江的别墅,各家花园的布陈就是这样高速呈现的,早晨来上两辆大卡车,再来一辆起重车,大卡车上面有大树、草坪块、灌木株、盆花罐,还有同来的园艺工人。车停之后,园艺工人各就各位,井然有序,挖土的挖土,片刻之间一个大洞已经显现,起重机把大树吊起,吊臂将其吊到植树点,下放,填土,校正,用夯土机夯实,成了;其他的工人也很快地将各种灌木、鲜花种植到位,草坪就像放纸片似地,一片片轻巧地放下,黄昏时分,原来的一片荒土,现在已是大树巍然屹立,站岗的绿树卫兵密密麻麻地成排站立,俨然一堵绿色围墙,墙内鲜花怒放,各种树木高低布列,主人想要的园艺已经呈现在眼前。
修公路也是这样,最快的是绿化,转眼之间,修了多时的公路两旁,没几天就已经完成了立体绿化。
不管怎样,作为植树节,我觉得这还是个很好的节日,让它在人们的心中对树木和绿化有更加深刻的感情,把大树和花草揽为人们的至亲,这是对宇宙的关注,同样也是对人类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