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立信:以爱立信三部曲(三)续
4、播撒爱心的企业形象
爱立信公司积极支持教育事业,关注中国未来。1998年,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捐资100多万人民币,在北京市第二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四校,分别兴建了“爱立信电信空间站”,将先进的教学手段溶入到中等教育之中,为学生们提供互联网上漫游、探索电信发展史和未来前景、增加环保知识的宝贵机会。对于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爱立信公司亦给予全力支持,其中包括设立奖助学金和奖教金,建立“爱立信希望小学”、支持“春蕾计划”等。如1998年,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捐赠20万元在广东翁源县建设一所希望小学,新建校舍为870平方米的两层15室教学综合楼及其他配套设施,还设有少先队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教研室、体育器材活动室、运动场等。小学命名为“爱立信希望小学”。爱立信公司先后在河北、安徽、四川、重庆、广东共捐资兴建了八所希望小学。此外,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还向邮电部管理干部学院捐资一百万元人民币,帮助其改善办学条件;每年向北京邮电大学捐资20万元作为奖学金,表彰优秀学生和教师;爱立信公司还与中国的一些著名学术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其中包括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邮电部北京设计院和复旦大学等。
爱立信公司心系环保事业,受到世人的关注。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物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了保护藏羚羊,国家成立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2001年,在保护区资金严重不足的艰苦困难时刻,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与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手,成立了“爱立信地球之友”队,赠送急需物资、设备、资金等,总金额达200万元人民币,以保护该自然保护区内的藏羚羊;并且,爱立信公司还将从今年起连续三年对藏羚羊保护工作进行捐助。
爱立信公司“以爱立信”的理念还表现在对受灾地区的帮助。1996年、1998年,我国南方的洪灾、北方的水患,致使灾区部分地区有线通讯中断。爱立信公司率先向中国捐赠价值400万美元的紧急移动通信设备,并成立专门小组负责援助设备的运输、安装和技术支持工作。这些捐赠是其企业公民项目“爱立信灾害反应”全球性行动计划的组成部分。该计划主要通过“提供经验丰富的通信专业人员和先进的技术来帮助国际救援组织提高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以便对自然灾害做出更快速、更有效的反应。
爱立信充满爱心的活动,还包括赞助多项中国体育赛事,包括足球联赛、乒乓球擂台赛、赛车及高尔夫等,所有这一切都有助于提高中国体育运动水平和发展中国的体育事业。
“重视知识转让,重视对本地人员能力的培养”是爱立信公司的企业文化信条之一。爱立信公司所遵循的 “知识转让和能力培养”并不限于对公司内部员工的培训,同时还通过对客户及业务合作伙伴的人才培养来实现。对中国而言,开发本地人才资源更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意味着尊重并适应中国本土的文化和社会经济特性,不盲目照搬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下运作的商业模式;意味着针对中国目前由于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而产生的对特殊管理人才的需求,致力于提高整个业界的管理水平、培养国际运作氛围。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爱立信公司于1997年11月18日在北京成立了“爱立信中国学院”,学院的目标是创造一个国际性的学习环境,为包括爱立信公司的员工和客户及业务合作伙伴在内的业界人士提供长期的发展与学习机会,为中国的信息产业培养能够迎接新世纪挑战的新一代高级管理人才。它的成立是爱立信在中国实施知识转让的又一举措。爱立信中国学院在把爱立信公司百余年成功管理经验带到中国的同时,还与国内外著名培训机构、知名院校、全球电信运营商及行业著名专家学者密切协作,开发设置了一系列专业技能、管理技能和领导技能培训课程,为爱立信公司及中国信息通信业培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及全面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以推动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和腾飞。爱立信中国学院的组织十分健全,既有综合管理部门把握培训的整体发展方向,使培训带来的价值达到最大化;又有课程发展部专门考虑和设计培训课程,保证培训内容的完整性和一致性;还有市场与支持部负责开发培训市场,反馈用户信息,使课程设置更适应培训对象的具体情况和要求,并为整个学院提供有效的后勤保障。爱立信中国学院针对领导能力发展和员工职业能力发展的需求,开发设计了多种培训项目来提高爱立信公司管理人员的领导技能,并确保员工具有相应的能力,以达到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爱立信中国学院健全的组织机构是其培训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的基础和前提,它既保证了学员个人能力的培养与部门目标相适应,又便于学院从总体上进行协调和控制,从制度上保证了培训工作的有效性。现在学院的年培训量已达到一万六千多学员日,已经成为业界独树一帜的企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