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七)


杂谈(七)
 
 
 
关于肉体与灵魂
 
灵魂与肉体:谁是悲剧?灵魂说:你肉体的存在本质是悲剧,因为你肉体的最终去向都是火葬场,在火葬场,你肉体个个最终都以悲剧收场,火葬场是你肉体悲剧最后的演出地。肉体说:你灵魂的存在也是悲剧,因为你灵魂最终也是符号,而符号对我肉体又有何意义?对你灵魂又有何意义?到底谁是悲剧?在现实中,我们看到,肉体与灵魂,应是互为依托,肉体是灵魂的寄托者。但人死后,灵魂是否存在?是一个大问题。也许这是上帝跟人捉迷藏,让人自身无法感知死后灵魂是否存在。而真正能感知到的,也许是少数超人或有灵性的人。我们看到,肉体是转化,这是人类自身能感觉到的,但灵魂是否也转化?还是永恒?不得而知。问题是活着有灵魂,说明灵魂是存在的,既然存在,必有其产生的时刻,而一个事物,若有产生,必有消失,所以,灵魂也应一样。另外,肉体的消失其实是一种转化,所以,灵魂的消失也应是一种转化。如此,人的肉体在死亡后或转化后,灵魂又如何转化?转化为什么?也许佛教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也许一些宗教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问题是,我们人类实在没有这种能力去认识灵魂问题。为此,我们必须要保持敬畏。高尚的灵魂总是好的。问题是什么是高尚的灵魂?高尚应包括正义,所以,正义的灵魂总是好的。问题是,什么是正义?不同的立场总有不同的观点。但正义有一个核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应是正义的底线。
 
中国社会的义气
 
义气实质是圈子文化,而圈子文化实质是血缘文化的扩展。朋友圈和血缘圈比较,中国社会本质更注重血缘的圈子。所以,人们对讲义气的人,会给予更好的评价。因为能把义气看重的人,说明对血缘狭小的圈子存在一种超越,这在人格上是一种进步。但义气毕竟是义气,义气仅代表一种小圈子中的平衡和公正,从社会全局看,义气就需要拓展。社会的最高价值是正义,而不是义气。正义是全社会的义气。若只顾小圈子的义气,最终会可能导致大家陷入小圈子的囚徒困境。而只有符合社会正义原则,才真正有社会大利。中国社会呼唤正义。
 
情与理
 
中国社会注重亲情,这没有错,私人之间,或朋友之间,注重亲情无可厚非。但在公共活动层面,则需要以理为基础,要按理行为,情则次之。
 
中国社会本质反家庭
 
中国社会看似注重家庭,其实更多是反家庭主义。欧洲文明看似不注重家庭,其实人家更注重家庭。一些实际存在的情况表明,欧洲人在事业和家庭的选择上,不会为了事业而过多舍弃家庭。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本质是价值观的不同。在一个更注重世俗生活目标的社会,家庭只是个人提高其自身世俗享受目标的组织或工具,在这种情况下,若家庭能为个人带来更大好处,家的凝聚力就强,若家庭成了个人发展的累赘,则家庭往往就成为抛弃的对象。但在一个价值目标更超越的社会,则有所不同。所以,在一个自私的文化背景下,家庭文化本身是异化的,因为自私侵蚀了自私本身。中国社会看似顾家,其实人们更注重个人。自私要了自私的命,这就是一个自私民族的困境。
 
 
 
                                            宋圭武2015年1月15日写于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