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闽西旅游的思考
闽西旅游经过近几年的艰辛开拓,初步形成了一楼(永定土圆楼)、一山(连城冠豸山)、一洞(新罗龙硿洞)、一址(古田会议址)为主的旅游路线。
长期以来,因为景点较为分散,单一景点缺乏内涵,尤其是景区交通和食宿成本居高不下等因素,一直制约着闽西旅游业的发展。为此,闽西旅游必须走专业化、精细化、集团化的道路,选择适合旅游市场的经营方向,形成和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成立一支由市政府旅游机构牵头,由连城冠豸山、永定土圆楼、新罗龙硿洞等主要景区代表组成的闽西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景区产权不变、景点开发不变”的前提下,贯彻实施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提升旅游市场的新主体,尽早实现闽西旅游“自成体系,联合经营”的战略目标,将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各人自扫门前雪、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自然经济意识束缚了闽西旅游业的拓展,各景区企业都朝着“大而全”或“小而全”的全能型企业方向发展。
比如,每年的对外宣传促销,各景区单位出于本位主义,虽大量地耗资费时,然而因景点单一,缺少拳头产品等因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闽西三十几家旅行社历来重视组团外出,忽略接团流进的现象足以充分说明。
再如,为免除游客在景点之间长时间的旅途寂寞,人们对景区交通工具和地陪人员素质显然要求更高。但是,一支专业的旅游车队和全能的导游队伍决非某一景区企业可以完成。
因此,营造闽西旅游大环境,应以培养和加强市场竞争力为目标。旅游集团企业当:大力宣传政府关于发展闽西旅游业的相关政策,协调解决制约闽西旅游业发展的问题,监督把握闽西旅游整体规划的实施,高度重视完善景区沿途的公路畅通、乡村绿化、广告提示、安全卫生以及“食、宿、行、游、购、娱”规范接待等旅游要素。
中国“入世”后,随着直接竞争面的扩大,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全面调整,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创新等方面的影响,争取人力资源,创新景点品牌,获得知识产权,抢占旅游市场显得更加突出。
闽西旅游企业应当采用“平者让、庸者下、能者上”的用人机制,公开向社会招聘一批“想人所不能想、为人所不敢为”的创新型人才。树立闽西大旅游的理念和信心,走“红色旅游、绿色旅游、文化旅游”及回归大自然的路子,实施“集中有限资金,引进专业人才,避免重复建设、充实景点内涵”和“统一发展理念、统一组合线路、统一旅游价格、统一宣促销、统一规范服务”的战略战术。
以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扶持旅游重点产业发展的规定”为动力,以营造闽西优越的大旅游环境为出发点,精心打造名山(冠豸山)、名楼(土圆楼)、名洞(龙硿洞)、名湖(梅花湖)、名址(古田会议址)等极具闽西特色的旅游品牌,使之真正成为福建之旅的又一新亮点,造福于闽西人民。
闽西的旅游景点建设一旦达到“去粗取精、合理整合”的效果,加之“旅游内涵绚丽多彩,旅游行程排列合理、旅游销售价廉物美、旅游服务规范周全”,那么必将调动众多旅游中间商组团赴闽西旅游的积极性。
闽西旅游经营者应走出闽西,“虚心求教、更新理念、改进设施、有序运作,带动闽西区域农副产品、手工艺品、土特产品、交通运输、宾馆饭店、商贸娱乐等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