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清洗政敌会否重走苏联老路?


俄罗斯前任第一副总理涅姆佐夫,227日深夜在莫斯科街头遭枪手射杀,不幸遇害身亡。俄罗斯调查人员228日称,涅姆佐夫遭射杀一案,是经过“精心策划”的。负责调查该案件的俄罗斯调查委员会称,案发地点的选择,以及枪击本身都是有人“精心策划”的。

 

“精心策划”的幕后黑手究竟是谁?对于特定政治人物的谋杀,绝非一般人所为,而掌握公权力的普京是最大的嫌疑。然而普京却在第一时间把矛头指向国内的反对派,认为是反对派“买凶杀人”!这种言辞与八十年前的斯大林并无区别。此前普京曾公开放风,称他的反对者准备刺杀自己人,以此嫁祸普京。“他们正在一些重要人物中寻找所谓的牺牲者。”

 

55岁的涅姆佐夫作为俄罗斯右翼力量联盟创始人之一,曾于上世纪90年代担任俄罗斯第一副总理,并一度被看作叶利钦的接班人。从2012年起担任俄反对派“俄罗斯共和党—人民自由党”联合主席,在20139月举行的地方选举中当选雅罗斯拉夫尔州杜马议员。

 

以涅姆佐夫为首的俄罗斯反对派计划31日举行一场反战游行,媒体透露,涅姆佐夫正在完成一份报告,内容包括一些证据,证明俄罗斯直接参与了乌克兰东部的分离分子活动。在近期的一次采访中,涅姆佐夫表示很害怕普京会杀掉他。“普京发动了乌克兰战争”,涅姆佐夫说,“我非常讨厌他”。在遭射杀几个小时前,涅姆佐夫在一个电台节目中呼吁莫斯科民众参加31日的反战游行。游行的另一名组织者纳瓦尼(Alexei Navalny219日已被俄罗斯警方拘捕。

 

克格勃出身的普京早已把俄罗斯政治搞成了密室政治,他默认乃至很享受一国命运系于一人的风光状态,他认为俄罗斯的最佳领导人乃是他自己!凡是反对普京或对普京构成威胁的势力或个人,都不会有好下场。无论是当年英俊潇洒的俄罗斯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还是著名的女记者安娜波里特科夫斯卡娅,要么被关进大牢要么死于谋杀。

 

普京现在面对的所谓政敌实际上己经不多,对于他主导谋划的乌克兰战争提出异议,毫无疑问会惹怒普京,普京下一步会否效法当年的斯大林,来大规模清洗在俄罗斯内部公开或潜在的反对者,值得观察。对于六十多岁的专制政客来说,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他的反对者,也有可能成为他清洗的对象。

 

1934121日下午4时许,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中央书记兼列宁格勒州委书记谢·米·基洛夫在莫斯科斯莫尔尼宫的走廊里被苏联国家政治保卫局成员尼古拉耶夫开枪打死,基洛夫的被害引发了一场被称为“大清洗”的大检举、大揭发、大逮捕和大处决的运动。

 

基洛夫被害后,苏联政府在1222日发表侦察通报,认定凶手尼古拉耶夫是季诺维也夫政治反对派的地下政治恐怖组织“列宁格勒总部”成员,其最终目的是暗杀斯大林等高层领导人。侦察通报公布后不久,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10余人被逮捕并被判处510年徒刑,尼古拉耶夫也于当年底被枪决。

 

19351月,斯大林以联共(布)中央名义在致全党的秘密信件中要求各地动员所有力量击溃敌对分子,“防止政治上的泰然自若和粗心大意”。此后,在莫斯科举行了三次引人注目的大审判:第一次在19368月,被审判的是所谓“列宁格勒总部”阴谋集团,季诺维也夫等16人被枪决;第二次在19371月,被审判的是所谓反革命组织“平行总部”,皮达可夫、拉狄克等17人被枪决;第三次在19383月,被审判的是所谓“右派托洛茨基集团”,布哈林、李可夫等21人被枪决。19376月,还审判了一批著名的红军将领(图哈切夫斯基、亚基尔、乌博列维奇等8人),罪名是参加“反苏托洛茨基军事组织”。

 

基洛夫比斯大林小7岁,遇刺前是列宁格勒第一书记。这位18岁就加入布尔什维克的杰出演说家和政治家,凭着自己的才华和良好的品质,在30年代初,他的威信和人们对他的尊敬达到了顶峰。在苏共第16次代表大会,基洛夫被选进党的最高领导机构,集政治局、组织局和书记处成员于一身,而以前只有斯大林做过。基洛夫的发言虽然被安排在最后,但当基洛夫发言时,代表们却全体起立,站着向他鼓掌。基洛夫成为威望仅次于斯大林的领袖,人们甚至称他是列宁唯一的忠实继承者。

 

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都是布尔什维克党的早期领导人,曾长期在列宁领导下工作,是列宁的得力助手和亲密战友。列宁逝世后,他们与斯大林一起主持党和国家的工作。不久,他们与斯大林为首的党内多数派在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新经济政策、无产阶级国家的蜕化危险、中国革命等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成为斯大林的反对派。

 

皮达可夫,14岁投身革命,曾多次被捕和流放。二月革命后成为俄国社会民主党基辅委员会主席。十月革命后任国家银行总委员(董事长)。国内战争时期,他是杰出的红军组织者和指挥员。皮达可夫的杰出才能表现在经济建设方面,曾出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和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副主席,是工业生产指挥的灵魂。列宁临终前口述的《给代表大会的信》仅提到6位党内最著名的领导人,其中就有皮达可夫,当时他才32岁。他在20年代中期曾积极参加反对斯大林冒进路线的活动。

 

布哈林是新经济政策的理论阐述者和贯彻者之一,一度成为斯大林的左右手。可是,自斯大林等人在1928年前后提出了关于国家工业化、农业全盘集体化、阶级关系变动、阶级斗争尖锐化等一系列新理论并采取一系列新政策以后,围绕着如何实现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问题,展开了两种不同意见的争论。一种意见是以斯大林为首,另一种意见以布哈林为首。布哈林被枪决前是《消息报》主编。

 

实际上,斯大林借助基洛夫被谋杀而发起的大清洗运动,其根本目的是消灭党内反对派和潜在对手,维护斯大林的政治统治地位,制造个人崇拜。30年代中期的苏联,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反对斯大林就是反对社会主义,反对苏联。

 

在“大清洗”运动中被害的,绝不仅止于过去的反对派或同反对派有牵连的人。那些对“大清洗”运动表示怀疑、不愿积极跟着跑的许多党员也都遭了殃。而别有用心的人诽谤、有野心的人泄私报复、剪除比自己强的竞争者,以及奸佞小人陷害忠良、仗势欺人的种种罪恶行径,更是层出不穷。加之一人遭殃,祸及九族,这样被镇压的人数自然越来越多。在斯大林执政期间,大约有1500万人蒙受不白之冤。

 

其结果,许多老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列宁的战友被从肉体上消灭。列宁参加的最后一次党代会(11大,1922年召开)选出的26名中央委员中有17人在大清洗中被处决、暗杀和流放。从1919年到1935年,联共(布)中央先后选出的31名政治局委员中,有20人死于党内斗争。被称为胜利者大会的苏共第17次代表大会(1937年举行)选出的139名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中,有83名被逮捕和枪毙,出席这次大会的1966名代表中有1108名被逮捕,其中许多人随后被杀掉。

 

30年代末,也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斯大林对军队干部的清洗更是惊人。据统计:5个元帅中3个被杀,5个一级集团军司令员中3个被杀,10个二级集团军司令员全部被杀,57个军长中50个被杀,186个师长中154个被杀,16个一级和二级集团军政治委员全部被杀,28个军政委中25个被杀,64个师政委中58个被杀。

 

“大清洗”运动中,苏联全国上下弥漫着一片恐怖气氛,党内外人人自危,由于大清洗的目的已基本达到,斯大林又于19387月下令撤销内务人民委员会叶若夫的职务,由贝利亚接任以中止大清洗。194041日愚人节这一天,叶若夫以“毫无根据地镇压苏联人民罪”被处决,一场震惊世界的政治大清洗终于在处决替罪羊的枪声中逐渐平息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