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与利他
喻建国
无私与利他之间还有一条沟堑,也就是说无私不等于利他,从无私跨向利他还需要跨越一条鸿沟才能到达,而利他与无私就没有距离了,只要利他,必定是无私的。
利他是成熟心态之一,个体经常想到他人的需要,并且经常会为他人的需要做出自己的努力,个体还会在这种努力中丝毫不盼回报地自己倍感快乐,这样的一种心理状态,就是利他。操持利他的个体经常会对非本体的他体自然地投入关注与爱护,并在此过程中自然地伴生着快乐的感受。
无私即没有私心,没有为我,但是他还不一定就去利他,所以无私和利他之间还有一条沟堑。个体经常想到他人的需要,并且经常会为他人的需要做出自己的努力, 也就是个体展开了利他的作为,自然在这种作为中必定会摒弃自私,也就很自然地呈现了无私,所以利他和无私是没有距离的。利他的作为者会在利他的作为中使自己倍感快乐,这是利他所自然带来的,而不是操持利他之前的条件。由利他所带来的快乐感受不是利他作为的前提,而是利他作为的自然后续衍生物。这个后续衍生物还是检验利他的一块试金石,如果看似利他的作为在人们面前运作了,但是操持看似利他作为的人却没有后续自然产生的快乐,也就说明该操持不是真正的利他作为,是一种虚拟的利他作为,是假货,不是真正的利他。
在倡导心态成熟的过程中,首先要倡导利他,人们在投入利他的时候,会自然地经常对非本体的他体投入关注和爱护,这一点是无须先操持无私的,利他早就把无私捆绑在一起,打包在一起。当一个人正在操持利他,他的全部行为都在为另一个人着想,为另一群人着想,为一个大他在着想。这样的操持闪烁着真切的纯真,铺开了漫天的善良,展示了华丽的美尚,宣揭了第一的新靓。
“公”乃大他,大他即他与她的集合。为“公”就是为了大他,为了他和她的集合。不考虑自己的利益,不考虑自己的得失,即出现了无私。他仅仅是大他中的一个单元,她也仅仅是大他中的一个单元,为“公’出现时,必定出现了为他的强烈愿望,也出现了为她的强烈愿望,也就是说,为公出现时,个体即趋向于无私,并逐渐达到完全的无私。当无私投入现实积极的行动时,并不一定会产生个体后续衍生的满心欢喜,因此利他也就不一定会出现。
公是公众,是社会上最大的群体,为公就是为社会上最大的群体,为公的根本体现在于对法律的严格遵守和对道德的严格恪守。利他是自觉地实践有利于他的作为,有利于她的作为,有利于家庭的作为,有利于群体的作为,有利于社会的作为,有利于国家的作为,有利于民族的作为。个体如果在在实践这些作为时,同时伴生着自然的快乐,利他也就同时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