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之后国人还有啥头绪?


柴静之后国人还有啥头绪?

两会给出的经济下行的主要原因是:以往长期增长所积累的不利因素,经济基数增大所致,转型反复影响经济效果,国际环境毫无好消息。另有进一步啰里啰嗦的解释是,经济现状的隐患过大,产能过剩毫无头绪,市场恶性竞争并没有缓解,物业市场波动周期所致,大众创业不足等局部因素。如此背景下,真不知道柴静挑起的关于雾霾的争论,到底该怎样糊弄过去?

尽管我们不能排除西方利用空气污染,来给下滑中的中国经济火上浇油,但是,柴静采访录所挑起的争论,仍然深具启示作用。必须对代表中国炼油、煤企、钢铁、车企等空气污染的重灾区讲话的所谓内行人士说一句,柴静所主张的争论并不是一场技术争论,而是事关公共道德问题的态度之争。你们尽管可以挑出柴静报告里的技术运用问题来肆意妄为的发挥,但当技术优势被用来为污染现状做辩护的时候,它给这个世界带来的只有狰狞。由此,中国经济面临的道德之觞是不争的事实。

可是,中国真正面临的问题其实并不在于雾霾的成因与空气中颗粒污染物的来源,也不在于相关的产业为了经济利益,而不顾公共生存环境的濒危。真正的问题也不仅存在于京津冀炼钢业的土法上马,与百万之数的就业困境之中。与中国经济增长之困相比,与中国社会的生存竞争相较,与当前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巨大的下行压力相比较,人们宁可呼入一些不尽如人意的莫名东东,也不愿就此丢掉了自己可怜的饭碗。事实上,对于中华民族现今的利益总体而言,绝不能失去发展之利才是问题的主流。特别是当国际经济形势呈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江河日下的逆势之时,空气污染之痛在这个仍处于急迫生涯命运里的民族来说,不过就是癣疥之痒,尽管他们之中不少的老弱病残巳被提前要了性命。看来,中国经济不仅面临着道德之觞,还面临着动力不足、换挡有碍、熄火的阴霾挥之不去的历史性障碍!

谁会为在中国掀起一场巨大的环境革命买单?谁会为中国经济正处于下滑之痛的伤口上再加上一把不少的咸盐?谁会为百业凋零,收入拮据以及就业冷清的彻骨之痛时,再加注一个不堪重负的环境整治注脚呢?谁又该为中国经济完全有可能发生的熄火,在节骨眼上再撒上一泡老生常谈的骚尿呢?显然,柴静与雾霾的私人恩怨对于这个灰蒙蒙中蓬头垢面的民族来说,来得太不是时候了,况且此时的中国倘若要是尽力去抢占了道德制高点,完全有可能正好中了西方利益为压制中国经济的全球地位而设下的“环保圈套”。这左右为难的窘境显然是面临着一个痛苦的选择,要么吃下环境保护这一副美丽的经济毒药,要么就让13亿人全都公然的呆在毒气室里,总之,就没有一个好。

解决燃烧所致的颗粒污染就巳显得十分的艰困,即使真要下毒手去干掉这些黑乎乎的家伙也并非易事。中国经济完全可以先在这些领域对高排放实施关停并转:一是褐煤散烧加不洗煤,二是低劣炼油加上添加重金属,三是城市拥堵怠速车辆加非达标车辆不安环保净化器,四是全行业垄断加油品标准委的荒诞而公然的控制,五是经济增长压力加环保执法无力。除此之外,再想办法去面对其它更加广泛的环境污染。

这五大因素突出和恶化了中国环境压力,然后,又使中国经济在倍受增长压力之下,再追加承受一个道德压力。尽管现在谁也不能排除柴静挑起的争论具有国际绿党势力背景,并有为打压中国经济而瞧准了时机之嫌。但是,令人痛苦的是,不论柴静们的动机若何?这一争论的事实背景与人伦道德上的必要性都是不可否定的,毕竟谁也没有逼着国人非得要以高排放的方式,从密集的空气颗粒污染物以及浓郁的二噁英的污浊之中不顾颜面的捞大钱。

谁也不曾想中国人的经济问题与道德问题会一同爆发,并且是一旦爆发就是双重危机。现在的问题是,认同柴静,是国人起码的道德,超越柴静,是中国当今的宿命。中国人在面对高污染时又不得不面对经济下行高风险,现在的“要饭碗还是要命”?比常人平日里所说的“要钱还是要命”,还要来得更加尖锐而不可回避。

国人很快就能发现,没办法跟着柴静们去高唱“天堂颂”,毕竟中国人在上下五千年里都是非常现实的,为了能够活下去,就得要咬紧牙关撑下去,尽管现在的国人已经把咬紧牙关撑下去偷偷的改成了可劲儿的憨吃傻胀的撑饱了之后快活的活下去。并且,谁也难以教会国人把自家门外的事当作自己的事,空气污染治理可谓是任重道远,绝非一朝一夕,可经济下行压力却是迫在眉睫,而不得不全力以赴。因此,中国人不能对柴静的努力全心全意,由此,这只能是一场勉为其难的痛苦折磨,谁也不能对此抱有过大的期望与幻想,毕竟中国仍处在捞钱的历史进程中,用官方的语言来说,就是发展经济的历史机遇期,除此之外,我们的时代别无头绪。

 

老夏

20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