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马桶圈近来中国消费者买断货,疯抢,为什么?因为人家讲究的并非是马桶圈的智能制造,而是站在消费者、使用者角度去思考,使用起来更加人性化、便捷化、温清化,通过用水给屁屁冲洗干净,还给予烘干,如此,肛门处就没有留下臭气和粪便残留物了。如此,也可以不用手纸了,当然用电用水量大了。但问题是,总体来看,日本马桶圈就是抓住了消费者的心,这种马桶圈在日本只需2000元人民币左右,在上海却需要4000元人民币,所以,中国老百姓疯抢日本马桶圈了。透过日本马桶圈证明中国制造2020会误国了。笔者此前多次批评中国制造2020会误国,会耽误中国转型良机,为什么?因为中国制造2020模仿的是德国工业4.0,主要是制造智能化,但是这并不是产品智能化,老百姓需要的是产品智能化,至于制造是否智能化并不是老百姓感兴趣的。
中国制造主要从产品要降低成本、通过价格战抢订单、抢市场,笔者认为,这套作法已经过时了。现在需要的是提升商品的成本价,通过提高材料的质量,通过增加商品的更多便捷于消费者,通过增加材料上的安全性、耐用性、牢固性等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如此提高的利润率就是良性的利润率。
比如,日本陶瓷菜刀耐用,日本电饭煲做出来的饭特别香,日本负离子吹风机让头发不毛糙,带音乐的坐便器让女性如厕不尴尬。
通过对比发现,中国厂家生产产品考虑的并不是消费者,而是如何与同行竞争,而日本厂家考虑到如何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来抢市场。
如果说,原来的日本制造给人的印象是质量好,那么现在的日本制造给人的印象又增加了用户服务至上、安全性、心理性、耐用性、便捷性、人性化服务性等,更多为消费者服务、创意。记得日本茶壶厂商曾经给欧洲人生产的茶壶,考虑到欧洲人高鼻子,故意在另一边削去茶壶的口边一部分,便于欧洲人方便饮茶,结果,大获成功。
我们看德国制造,如精密仪器精益求精,很精细,准确度很高。比如,罐头盖里面的垫圈由于气密性非常好,罐头倒过来不会溢出。我们再来看德国带摄像头的智能轮胎,可以调节轮胎面的窄宽、内胎气压的高低。这说明德国制造质量上是精益求精了。但问题是,这些非一个完整的商品,需要依靠整合成一个完整的商品才能销售。另外,德国一些家族企业也是因为质量上的精益求精、材料上的追求、功能上的追求、便捷上的追求。这些就是德国制造的精益求精了。
通过分析以上日本、德国制造,我们发现中国却乏这种制造业的转型,中央却把创新的重要眼光瞄准技术创新、核心技术创新、技术论文发表数量、专利持有量、研发资金收入比、全球技术门槛游戏规则等等。
但是,德国日本制造企业也是有大量缺点的,一是没有进行颠覆性的销售创新、渠道创新、服务创新、营销创新、制造整合创新等等综合创新,二是没有进行企业之间的各种有机整合,三是没有用企业之间的整体竞争力来与国际巨头竞争。这些就是日本、德国制造的短板了。另外,日本德国制造并没有把智能技术武装到大量产品中,变成日本德国制造在智能制造方面是一盘散沙的思维,是企业思维,而非国家出台的推动力。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国制造2020以德国4.0为蓝本,这是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创新提高利润率、市场占有率的耽误。中国制造应该从消费者角度、智能产品角度、多功能角度、全球各国文化角度、安全角度、耐用角度、酷帅时尚角度、提升质量角度等,来提升中国制造的产品未来发展空间。否则,依据德国工业4.0来给中国制造画上智能制造的改造,笔者早就认为这最多延长中国制造寿命3年而已,因为这些降低用工成本,而非解决消费者使用方面的困难。中国制造2020忽略了消费者的风格特征,将来会被视为误国的政策,希望全国两会代表重新思考、重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