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民众内心的认同感对国家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可以称其为国家形象构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我们在讨论国家形象这一宏观的问题时,首先想到的不应该是无数的宏大叙事,不应该是繁复的传播技巧,而应该是所有生活在这个国家和社会当中的人的内心。向着这个方向努力,才是一个好的和正确的开始;而最终着落在这个方向上并取得实际效果,才是国家形象的真正坚强根基。民心向背关系国家形象,只有唤起民众内心的认同感,国家形象的构建才不是一句空话。
要唤起民众内心的认同感,就需要找到“国家”这个庞然大物与每个个体的链接点。当我们准确找到这些链接点并建立起充分的联系时,认同感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而国家形象也就会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并深深印刻在人们的心中。也就是说,在构建国家形象过程中,我们首要关注的,应该是千千万万普通民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忧其所忧、乐其所乐,进而做到解其忧、助其乐,这样国家和人民才是一体的。按照这种路径和方式建立起来的链接,其强度和韧性要远远好于其他手法;在这种链接中构建起来的国家形象,其亲和力、感染力和凝聚力也是其他国家形象所无法比拟的。
更明白地说,国家形象并不一定要通过多少伟大故事和刻意宣传来塑造,而是可以建立国家与普通民众之间的具体链接,以此来进行细致和扎实的构建。只要能够让民众感受到这种链接进而激发内心的认同,即使很小的事情同样可以取得出色的效果。
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抵达上海机场时,亲自手撑雨伞走出机舱。
可以说,中美两国领导人的这些行动并没有耗资巨大的工程支撑,却取得了深入人心的效果。究其根本,正在于这些普普通通的举动唤起了民众内心对于平等、亲近等理念的认同和追求,因而能够成为热点,引发巨大的社会反响,成为树立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
将视野放得更加开阔一些,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传承千年源远流长的佛教教义,还是为西方津津乐道和追捧的美国精神,都是以其与民众内心的紧密联系而得以长存。换言之,能够长存不朽的,只有人们内心的认同和尊崇。因而,国家形象的构建自当从这个角度出发。
如果将视线转回当下,转回国内,我们发现相关部门在国家形象的构建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很多地方可以找到令人眼前一亮的动作;而同时,在很多时候却依然可以看到,刻意拔高和虚假无力的情况依旧存在,而这无疑是旧有思路未能转变的直接后果。(包丰源)
(摘自《塑造中国形象:东方智慧引领世界》,包丰源著,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5年3月
第1版)